你如何看待庄子的逍遥,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 四 )


如何理解庄子《逍遥游》的思想 ■于丹 对于生死, 庄子有很多相似的故事, 比如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 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 。 庄子还说, 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 。 他说, 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不是刻意的, 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 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 。 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 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所以, 庄子里面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他说, 有这样几个人, 大家活着的时候是好朋友, 子桑户、孟子反和子琴张, 三个人结伴在一起 。 后来, 这里面子桑户就先死了, 孔子听说了, 就派自己的学生子贡去帮忙处理丧事 。 子贡去的时候看见子琴张和孟子反这哥俩, 一个在那儿织草帘子要收拾这个灵柩, 另外一个在那儿敲着琴, 俩人都对着子桑户的尸体唱歌, 说挺好啊, 你现在已经回到本真了, 你看我们还是人 。
孔子说, 他们这些人已经没有生和死的边界了, 他们完成的是心神与天地的共同遨游, 有没有这个身体形骸对他们来讲是不重要的 。 所以一个朋友走了, 两个朋友就像是送一个人远行那样是一种坦然的相送 。 其实在这里面他讲了一个道理, 就是在生命之中, 每一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
庄子那个时候物质太贫瘠了, 人的选择太少了, 所以活下去会变成一个单纯的愿望 。 而今天人可能拥有太多的富足, 但是在抉择的迷惑中反而不堪重负 。
如何看待庄子逍遥 庄子的逍遥游实质是自由主义洒脱精神.
与西方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一致.
比黑格尔要强的是自由主义的实践论,也是我们中国人喜欢回归自然,对田园生活的那份农家情感,对返朴归真后心灵的那份宁静与轻松.
庄子并不是虚言于外表的语言争论(他与名家学派有深厚的情意,不能说庄子不懂争论)而求“自明”以及绝对精神自由上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舍弃形器而保其内在精神,使心不随物牵引,不逐物漂流,能够保持其心灵的本质,以观照宇宙人生.
一、逍遥的涵义及逍遥思想的引入
“逍遥”一词,据查并非庄子首创,在其成书之前的《诗经》、《礼记》等文著中都有出现;比庄子稍后的屈原,在其名作《离骚》中也有“折若木以扶日兮,聊逍遥以相羊”之句.不过这些所谓的“逍遥”并不是庄子所崇奉的精神境界里的绝对自由,而有安闲自在之意.庄子的逍遥,与其说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操守,不如说是精神境界的享受——放怀万物,以心灵去感知宇宙人生的幸福.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逍遥游》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通过逍遥思想的小大别来判别人或事物受物质形体束缚下的相对自由,这一层面的意思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借鲲鹏游弋与翱翔以及鲲鹏与蜩鸠的对比来描绘逍遥的物象、逍遥的小大之别以及逍遥受形体束缚表现出来的相对幸福.受形体束缚的相对逍遥是算不上逍遥的极致的,真正的精神领域的自由才是逍遥的最高境界.描绘逍遥的最高境界(即绝对逍遥)的部分是逍遥游的第二个层面的内容,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也是逍遥游全篇的中心.第三个层面主要以一些小故事来阐述第二层面的思想,如“尧让天下于许由”、“藐姑射之山的神人”、“惠子忧瓠落无所容”、“置大本之木于广漠之野”等等.这些可以说是对第二层思想的推衍和证明.
《逍遥游》三个层面的思想的联接是非常紧密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三个层面各自包含的思想内涵来内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分别对三个层面的思想进行阐述.
二、对《逍遥游》三个层面思想的分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