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大小如何判断,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 四 )


参考资料来源:


键的极性大小如何判断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 在看有机物的结构是否对称 , 若对称基本上成非极性的 , 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 。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烯烃中,乙烯分子无极性,丙烯分子,1—丁烯分子均不以双键对称 , μ分别为0.336D、0.34D 。 2—丁烷 , 顺—2—丁烯的μ=0.33D , 反—2—丁烯的偶极矩为零 , 即仅以C=C对称的反式烯烃分子偶极矩为零(当分子中C原子数≥6时 , 由于C-CO键旋转 , 产生不同的构象 , 有可能引起μ的变化) , 含奇数碳原子的烯径不可能以C=C绝对对称 , 故分子均有极性;
2、炔烃中 , 乙炔、2—丁炔中C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 分子以C—C对称 , 无极性 , 但丙炔、1—丁炔分子不对称 , 其极性较大 , μ分别为0.78D和0.80D;
3、芳香烃中 , 苯无极性 , 甲苯、乙苯有极性 , μ分别为0.36D、0.59D;二甲苯中除对一二甲苯外的另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不对称 , 为极性分子 , 显而易见 , 三甲苯中之间一三甲苯分子的μ为零 , 联苯、萘的分子也无极性 。
拓展资料:
部分溶剂极性大小的顺序:
水(最大)>甲酰胺>三氟乙酸>DMSO>乙腈>DMF>六甲基磷酰胺>甲醇>乙醇>乙酸>异丙醇>吡啶>四甲基乙二胺>丙酮>三乙胺>正丁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酸甲酯>三丁胺>甲乙酮>乙酸乙酯>三辛胺>碳酸二甲酯>乙醚> 异丙醚>正丁醚>三氯乙烯>二苯醚>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甲苯>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石油醚)(最小)
参考资料:

如何确定化合物的极性大小 对于分子极性大小 , 目前尚无一个公认准确的量化标准 , 但比较常用的是根据物质的介电常数(尤其是液体和固体) , 对于一些简单的分子也可以根据其本身结构判断其是否有极性(如二氧化碳为直线型分子 , 为非极性化合物 , 但二氧化硫分子结构为V字型 , 故为极性分子) 。
通常分子极性可以用于物质的柱色谱分析和物质结晶分离 , 对于通常的实验来说:常见的溶剂极性大小顺序(由小至大)为: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乙烯、二苯醚、氯仿、正丁醚、乙醚、DME、硝基苯、二氧六环、三辛胺、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三丁胺、甲酸甲酯、三乙胺、丙酮、苯甲醇、吡啶、正丁醇、异丙醇、乙二醇、乙醇、乙酸、甘油(丙三醇)、乙腈、DMF、甲醇、六甲基磷酰胺、甲酸、DMSO、三氟乙酸、甲酰胺、水、三氟甲磺酸、无水硫酸、无水高氯酸、无水氢氟酸 。
扩展资料:极性的产生:
共价键的极性是因为成键的两个原子电负性不相同而产生的 。 电负性高的原子会把共享电子对“拉”向它那一方 , 使得电荷不均匀分布 。 这样形成了一组偶极 , 这样的键就是极性键 。 电负性高的原子是负偶极 , 记作δ-;电负性低的原子是正偶极 , 记作δ+ 。
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 。 差值在0.4到1.7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 。 两个原子完全相同(当然电负性也完全相同)时 , 差值为0 , 这时原子间成非极性键 。 相反地 , 如果差值超过了1.7 , 这两个原子之间就以离子键为主成键 。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