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中药,中药一煎和二煎不混合可以吗( 二 )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 。 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 。 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 。 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 。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 。 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 。 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 。 儿童可分2-3次服用 。 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 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 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 。 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 。 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 。 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 。 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 。 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 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 。 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 。 所以需包煎, 。 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 。 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 。 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 。 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 。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 。 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 。 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
怎样正确煎中药? 首先,熬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 其次是浸泡,在熬药前要先用清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熬,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熬,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 。 至于应该加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使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煎取的药量要少,而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 。
推荐阅读
- 如何扎丸子头,10款简单丸子头扎法
- 如何制作相册音乐相册,音乐相册怎么彻底删除
- 文件夹如何加密码,文件夹不压缩直接设置密码
- b站如何直播,看光不封号直播间
- 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企业为什么要预缴所得税
- 如何看k线,庄股拉升前暴力洗盘图形
- 通达信如何选股,玲珑三号分时指标源码
- 如何做课题,帮老师做课题
- 贴吧如何发帖,为什么现在创建不了贴吧了
- 表格如何设置密码,xls加密码怎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