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槟榔的繁殖方法和种植栽培技术


【繁殖】槟榔的繁殖方法和种植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我国种植槟榔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不仅是定情果,也是致富果 。 它抗性强,适应性广,经济价值也比较高 。 此外,槟榔还有药用的价值,它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 。 槟榔,树姿直立挺拔,是优良的景观树种 。 有的地区,人们还喜欢嚼槟榔鲜果,还有很多槟榔加工的休闲食品 。 在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都有种植槟榔 。 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槟榔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适应环境,育苗技术,幼树管理,初结果树管理和丰产树管理等内容 。 希望通过收看本期的节目,能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们了解槟榔,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并有所收益 。
槟榔繁殖技术
槟榔的主要是通过种子育苗来繁殖的 。
1、育苗前选种:据资料报导,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个,但能入药的就是我们栽培的一种 。 从海南种植的槟榔来看,有多种不同的果形:有圆形、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心脏形、长圆形 。 从对槟榔不同果形与产量关系的调查表明:果形与产量关系很大,所以选种很重要 。
①株选:采种母树应选20~30年生,结果正常,产量稳定、无病植株、单株结果不少于300个,果托不少于3托,叶片8片以上,浓绿下垂,茎干上下大小均匀,上节节间较密为好 。
②穗选(果托):槟榔一般植后7~8年可开始结果,但10年以后果托才有3个以上,也有5个的,个别也可以达7个 。 因为第一托果实成熟早、不均匀,果多呈长椭圆形、且小,种仁细、不饱满,不能作种 。 因此宜选第二、三托的果实作种,此果托一般在5~6月成熟 。
③粒选:据药农经验,以卵形、椭圆形种子为好,选择个大、饱满、无病斑点,无裂痕,或裂痕不明显,充分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采选最佳 。
2、种子的催芽: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避免由于发芽时间不一而造成不整齐、不便管理 。 果实采收回来后,应置太阳下曝晒1~2天,让种子蒸发部分水分,果皮干缩 。 并可吸收一定热量,有利种子熟化、分化,即可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有下列两种:
①堆积催芽法:把槟榔果实摊放在靠近水源、并能起荫蔽作用的大树底下,地上铺一层2厘米左右的河沙,堆成高20厘米以内的种子,长度不限,但要便于淋水,并盖上稻草,不宜盖茅草(因茅草受潮后易诱发白蚁),厚度以不见果实为宜,每天淋水一次 。 约7~10天,外果皮开始发酵腐烂,即可取出用水洗净,重晒1~2天,晒时要注意翻动,使温度均匀,然后继续堆放,重新盖稻草、淋水,约经20天,就要剥开果蒂检查,具有白色小芽点的果实,应及时取出播种育苗 。 若所长出芽点(胚根)过长时,播种时易碰断,影响出苗率 。 所以应发芽多少、播种多少 。 这种方法从堆放到播种完毕,约需25天左右 。 产区药农习惯用此法 。
②箩筐催芽法:如果种子不多时,可将果实装在箩筐内,用稻草封盖箩筐El,置于屋内保温、淋水,待果皮发酵腐烂后,将箩筐连同果实一起放在河沟内洗擦干净,然后依照上法放于屋内,当露出白色芽点时,即可播种 。
3、槟榔的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靠近水源,有一定树木荫蔽,向阳、避风的坡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经深翻、细耙后,作成宽1米、高30厘米的畦 。 然后按株行距30×30厘米开小穴,施一定基肥,每穴播一粒催芽露白的种子,覆土2~3厘米,稍为压实、淋水至湿,盖草 。 一个月左右,小苗会陆续顶出土面 。 苗木经过1~2年培育、待苗高50~60厘米、具有6片叶以上时,便可移植大田 。 一般每亩可育苗3500~4000株 。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营养袋育苗,即将经过催芽露白的种子,放入盛有营养土的塑料袋中,每袋1粒 。 营养袋的直径25厘米、袋高30厘米,袋底要打2~3个洞,以利通气排水 。 营养袋育苗好处很多:便于移栽,减少伤根,可以提高成活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