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越剧是哪里的,为什么粤剧不是五大戏曲


越剧之乡是哪里?【娱乐知识|越剧是哪里的,为什么粤剧不是五大戏曲】越剧的发源地在1994年出版的《浙江名村志》的序言中这样描述:有的村以地域、历史特色见长,如越剧发源地嵊县马塘村,著名戏乡新昌梅渚村 。 这些村的今古,常常可以引起人们缅怀历史,激发爱国、怀古的热忱 。
原越剧博物馆馆长钱永林先生曾在2004年嵊州日报上发表过文章越剧的发源地,就是在甘霖镇马塘村,并一一举了实列 。
越剧是哪儿?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 。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 。 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 。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是“全国第二大剧种” 。 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 。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 。 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 。 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 。
越剧的发源地是那里?越剧的发源地是浙江嵊县,发祥于上海 。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 。 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 中华民国14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
民国6年5月13日,小歌班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上粗糙简陋,观众寥寥 。 以后续有3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 。 艺人们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上有所提高,民国8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
扩展资料:
舞台特点
越剧服装在配色上,突破衣箱常用的“上五色”和“下五色”的规范,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的特色,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 。 在衣料上,不再用传统服装反光较强的软缎,而主要用无反光的绉缎作面料,兼用丝绒、乔其纱、珠罗纱等,水袖则用无光纺 。
服装的款式和佩饰,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民间美术中借鉴,创造了自己的新式样,然后按人物不同需要,配上云肩、项链、飘带、丝绦、玉佩等,使服装变化丰富起来,并且带有历史时代感,但以明代款式居多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越剧
越剧是什么地方的剧?越剧是20世纪由浙江嵊县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发展而成的剧种,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和“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称,国外将其称为“中国歌剧” 。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 越剧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越剧的发源地在哪里?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现在叫嵊州市) 。 它位于绍兴南邻,东有高耸云霄的四明山,西有陡峭险峻的太白山,富有神话色彩的天姥山在嵊县的南面,北面则是巍娥的雩山 。 清澈的剡溪穿过群山注入曹娥江 。 嵊县古称剡县,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采的民间文艺 。 溪山相映如画的秀丽景秀景象,在东南山水中久负盛名 。 古人称这里“气聚山川之秀,景开图画之奇” 。 谢灵运、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陆游、苏轼、王安石、欧阳修、汤显祖、袁枚等杰出诗人,都曾赤到这里游历,并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篇 。 在嵊县一带,流行着“看牛山歌”、“三番十二朗”、“摇船调”等民间音乐,“辕门”、“十番”“绣球”等大型器乐,布龙、草龙、高跷、跳无常、舞狮、划龙船、仙鹤舞、翠瓶舞、回头拜、大头等民间舞蹈,还流行着绍兴大班“紫云班”、“新昌高腔”、“东阳滩簧”、“余姚滩簧”(即“鹦歌班”)等戏曲 。 徽戏和本地道士班组成的“目莲戏”、“孟姜班”以及佛曲“宣卷”等也很普遍 。 这些扎根在群众之中的艺术形式,五光十色,是越剧产生的肥沃土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