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油桐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要点


【栽培】油桐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要点

文章插图

油桐树的栽培技术
建园整地
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 。 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 。
梯级整地
油桐丰产林的整地, 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 。 用半挖半填的办法, 把梯面一次修好, 改成若干水平台阶, 上下相连, 形成阶梯 。 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 。 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 一般是坡度越大, 梯面越窄 。 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 。 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节沟蓄水 。 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 。
带状整地
坡度25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 因为填挖多, 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 容易崩塌, 所以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 。 等高带状整地, 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 带与带之间不开垦, 留生土, 每隔3~5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 。 等高沟埂, 沿山坡等高线开沟, 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沟的下方, 在埂的半壁栽树 。 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 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 。
块状整地
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 。 按照栽植点要求的距离, 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 。 如鱼鳞坑整地, 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 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 一般长1米、宽50厘米、深25厘米, 在坑内积土, 使坑面成水平, 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 。
植苗造林
油桐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 。 直播造林就是将经过精选的油桐种子, 直接播种到整好地的穴中, 方便省工, 是油桐造林的传统方法 。 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桐农混作的栽植方式中, 常以植苗造林为主 。
培育壮苗
苗木培育方式有两种:
①营养袋育苗 。 营养土配方为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5∶1∶1, 将其充分拌匀、装袋 。 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12个小时后, 取沉底的种子, 于2月下旬播种入袋, 每袋1~2颗 。 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 移苗上山定植 。 这种方法成效较好, 可避免伤根 。
②大田育苗, 低床密播, 随采随播 。 秋季桐籽采收后, 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整地作低床, 床宽l米, 深15~20厘米 。 将床底部平整后, 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2.5千克), 不重叠, 再覆土10~15厘米, 使床高出两边步道, 床面覆盖稻草或杉树枝, 以保湿防鼠 。 苗床四周开沟排水, 以防积水 。 第2年3月或4月上旬, 取已发芽的弓形苗造林 。 未发芽的种子继续埋入土中, 5~7天后再挖第2批弓形苗, 连取3次, 第3批后弃之 。
栽培方法
起苗移栽
起苗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 尤其是大田育苗, 起苗时宜在下雨之后、苗圃地湿润时进行 。 土壤干燥时, 要在移栽前两三天将苗圃地浇足水, 使土壤湿透, 以保证起苗时不致过度损伤根系 。 如果距造林地较近, 而苗木根系又能带宿土, 应尽量带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较远, 起苗后则应立即用黄泥浆蘸根, 保护根系不至于干燥 。
栽植密度
“四旁”零星栽植:因地制宜, 株距5~6米, 每亩10~15株 。
“四边”栽植:在丘陵坡地的二三台地边, 可按地边每5~6米栽植一株;四五台坡地, 可以在地边斜坡上按株行距(4~5)×(5~6)米多行式栽植;高台坡耕地, 在地边、沟边、路道边单行和多行栽植 。
桐农混作:除在“四边”栽植外, 也可以在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树, 每亩5~7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