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降蛋白尿的药有哪些,尿蛋白最好的中成药( 二 )


5
所以,在肾病引起的蛋白尿、血尿的治疗上,关键是要治“本”,是去修复受损的基底膜,而不是一味的被表象所蒙蔽;病情的好坏病人本身是可以感觉到的,不必去刻意追求那一个个数字 。 只有这样,病情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
6
以上是以前的,今天才发现有很多不足,目前保护肾太依赖中药未必是好事,中药确实不错,可是尿蛋白并不只是肾炎肾本身的问题 。 总之,如果你没有学过医,那我告诉你,蛋白尿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病,治疗蛋白尿关键是认识它,为什么会有蛋白尿 。 糖尿病高血压是不是控制好了?
降尿蛋白吃什么药才好得快? 什么药能降尿蛋白

(1)免疫刺激剂:自80年代以来陆续有用左旋咪唑的报道,近年又有报告对频繁复发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型患者给于此药(2.5mg/kg,隔日一次),112日后在激素撤药过程中,保持蛋白尿完全缓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 。 有观察发现,如果疗程太短(12周)则无效 。 国内有介绍应用卡介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者,不仅临床疗效明显,而且可改善淋巴及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

(2)静脉免疫球蛋白:此药作用机理可能在于免疫球蛋白与肾小球的免疫复合物相结合,改变其晶体状态,从而促其溶解,或封闭了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Fc受体,从而抑制了B 淋巴细胞合成抗体 。 近年屡有应用该疗法的报道 。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些年来,用此类药物(卡托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治疗非糖尿病性肾病综合征,可降尿蛋白30%~50%,而降蛋白尿有效组其肾功能也较稳定 。 不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因此,有报告用药达12~18个月,比较安全 。

(4)非固醇类消炎药:此类药物(消炎痛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2产生,减少肾脏局部炎症性、通透性,有较肯定的减轻尿蛋白作用 。 但由于PGE2减少,影响肾内血流分布,肾皮质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故目前不提倡应用此类药降尿蛋白 。 而且此类药物降尿蛋白效果很不稳定,停药后数周即反复 。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治疗:此类药物可能有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凝血的功能,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无肯定结果 。 但近年有报告应用潘生丁300mg/d,静脉注射3个月,经双盲随机对照发现于膜性肾病可降尿蛋白60%,IgA肾病65%~7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0%,效果比较明显 。 有待进一步验证 。
降尿蛋白的药品 患有尿蛋白高,首先要查明病因,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大鱼大肉尽量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比较低,脂肪含量比较低,炒菜的时候少放盐,少放味精,不要用一些镇静的,热量比较高的食物,不要吃进羊肉,狗肉辣椒等等 。 避免用一些土蛋白的食物,比如说肉类等等 。 可以多吃一些山药,南瓜,土豆等等,让膳食的热量达到规范的水平,如果身体出现浮肿和高血压一定要注意,不要吃盐,多喝水,适当的运动锻炼 。
什么药物降低尿蛋白比较好 蛋白尿是肾病的常见症状,为了防止肾病的恶化,患者要及早治疗蛋白尿,现在治疗蛋白尿的方法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但是不管患者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药物的辅助作用,但是在选择减少蛋白尿的药物时,患者首先要确定,药物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 。 关于减少蛋白尿的药物选择,这里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患者能有所帮助 。 ACEI和ARB都可以显著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小球内压力;同时还可以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结构,降低其对大分子的通透性,从而减少蛋白尿 。 临床常用的ACEI类药物主要有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苯那普利等 。 ARB类药物主要有洛沙坦、缬沙坦等 。 近年不少研究认为,只要将血压控制在靶目标值,虽然会扩张入球动脉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但同样可发挥一定的降蛋白尿作用,尤其是在ACEI控制血压不佳时,CCB是较好的联合用药选择 。 常用的CCB类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 降脂药降低血脂对于防止肾脏疾病的进行性发展、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常用的降脂药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伐他汀等 。 抗凝剂肾病综合征常由于高凝状态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如患者血浆的蛋白低于20克/升应常规使用抗凝剂 。 预防性抗凝可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及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 出现血栓并发症,可选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但应防止抗凝药物过量导致出血 。 抗氧化剂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肾小管的氧化损伤,可用维生素E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 减少蛋白尿的药物就是以上内容,患者在选择的时候,要确定药物的选择适合自己,不会出现过敏的现象,当然在选择的时候,患者可以与自己的医师进行沟通,让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来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 专家提醒患者,减少蛋白尿的药物很多,患者在选择的时候,要以自己的症状为依据,在治疗蛋白尿的同时,患者对于饮食也要有所要求,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