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的历史介绍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 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 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 , 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 。 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 , 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 , 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 。 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 。 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 , 伊其相谑 , 赠之以勺药(即芍药) 。 ”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 。 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 , 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 以花传情 , 以花、朋志 , 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 , 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
秦汉时期 , 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 , 插花艺术也不例外 , 记载 , 西汉惠帝时 , 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 , 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 可想而知 , 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 , 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 , 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 , 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 , 母阮淑媛尝病危骂 , 请僧行道 。 有献莲华供佛者 , 众僧以铜罂盛水 , 渍其茎 , 欲华不萎 。 “以花献佛 , 祈求医病 , :霍然痊愈 。 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 。 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 , 表现善男信女对佛的崇拜与虔诚 , 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 公:元6世纪北周时的观音像(现存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手持一瓶花 , 枝叶与容器比例协调 , 这也是有关插花艺术的最早标本 。 《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 , 世祖为:感 , 梦见优昙钵华 , ……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 , 插御床四角 。 ”以铜为花 , 富丽堂皇 , 永不凋谢 。 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
隋唐时代 , 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 , 即百花生日 , 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 。 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 , 每当牡丹花期 , 人们争相赏花、买花 。 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 , 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 。 ”“九锡”就是九个程序 。 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 , 还要谱曲、咏诗讴歌 , 再饮美酒方能尽兴 。 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 在此时期 , 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 。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 , 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 , 制作精细 , 花色艳丽 , 仿真程度很高 。
五代十国时期 , 由于政局动荡不稳 , 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 , 吟诗泼墨 , 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 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 , 就地取材 , 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 。 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 , 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 , 还有吊挂和壁挂 。 总之 , 追求自然情趣 , 朴实简洁 , 清新活泼 , 随意洒脱 。 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 。 每年春盛时节 , 梁栋窗壁 , 柱拱阶砌 , 并作隔筒 , 密插杂花 , 挂上横幅“锦洞天” 。 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 , 千姿百态 , 琳琅满目 。 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 , 既做容器 , 又当花插 。
推荐阅读
- 【插花】教你塑造居室氛围 家居插花喜盈盈
- 【插花】打造花的海洋 插花艺术与家居
- 【插花】夏季家居用插花改善室内环境
- 【插花】温馨家居插花艺术摄影
- 五 【插花】艺术插花
- 【花卉大全】春之声
- 【花卉大全】迷遐
- 原神玩家获封《终极欧皇》称号,平均17抽出金
- 《逆水寒》手游制作人透露游戏制作现状,玩家关心大量问题
- 你觉得dnf中最完美的职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