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什么( 三 )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 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
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
6. 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点拨:为了对比, 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 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 更切合作者的心境 。
由此可见, 为了突出景物特色, 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
7.大家这堂课心情怎样?
沉浸在“清、静、悲凉”之中, 心里感到压抑 。
七、总结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1. 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开篇提到“江南, 秋当然也是有的”, 结尾提到“南国之秋, 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 并作了适当的展开, 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 。 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 即抑彼扬此, 北国之秋胜于南国, 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写南国之秋, 是为了南北对比, 以“南”衬“北”, 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 。 这种感受既来自空间的对比(南北两地), 也来自时间的积累(“已将近十余年了”) 。 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 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 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 这样南北对比、衬托, 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
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 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第一, 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 这导致他思想苦闷, 逃避现实;第二, 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 。 郁达夫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 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 。 在杭州期间, 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 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 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 。 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 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 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 “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
八、课后思考
比较《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教什么】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的祥稿
- 醇被氧化成醛的条件是什么
-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 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 雌二醇单位与换算是什么
- 吸光度的单位是什么
-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图表
- 幂函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