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客新媒体生死观:多而不熟抱团长大( 五 )


内容重复度明显 。 这主要体现在编译外媒稿件以及使用专栏作者稿件的方面 。 一旦热点出现, 为了及时, 往往都使用类似的外媒内容进行编译 。 另一方面, 专栏作者也是一稿多投 。 而现在不少网站又主要靠转载来维持, 使得网站内容看起来红火, 但自己这个媒体缺乏灵魂 。 建议多原创, 也多下功夫在挖掘新的有潜力的评论员 。 笔者始终认为, 任何一个在科技行业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者, 都将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在他自身特定领域里, 也有可鉴 。 优质专栏作者看似稀缺, 其实如同娱乐明星, 可以自行造就 。
太当自己是媒体 。 应该尊重那些坚守的第三方、公正报道的新闻原则, 讲究媒体独立性的科技新媒体 。 然而, 不能让这些因素造成视野的局限, 造成内容和形式的失缺 。 即不能高高在上, 必须脚踏实地的逢迎用户的喜好, 服务用户 。 线上, 新闻能做, 评论能做, 社交能做, 视频能做, web App能做, 甚至游戏也能做;线下更是如此, 研讨会也好, 用户聚会也好, 年会, 颁奖, 培训, 公益, 教育等等, 不是不做, 时候未到而已 。 表现形式必须丰富多彩, 最好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意想不到 。
一昧追求专业, 忽略大众口味 。 有的科技网站, 为了追求专业, 忽略了用户的理解能力 。 如果这样, 即使再好的内容, 也无法广泛传播 。 做内容, 需要浅入深出 的讲资讯, 深入浅出的讲分析 。 再专业的文章, 也要把读者放在对行业有所了解, 但并不熟悉和专业的定位上 。 须知, 科技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读者, 培训读者, 扩大受众圈息息相关 。
4) 打造行业的旗帜
就如VOGUE是时尚的代名词, 风向标一样 。 科技新媒体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引领行业的风向 。 就目前而言, 单个的科技博客网站尚未成气候且不具行业代表性 。 如果网间能携手联合, 以诸如行业年会, 行业奖项, 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打造品牌, 则能够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力, 提前完成培养全民关注和使用科技博客资讯的意识 。
而科技行业的企业, 创业团队, 产品团队, 分析师, 观察评论员等也会加入在这杆大旗下, 做大市场, 从而做大自身份额 。 这种设想或许太过美好和高尚, 那么退一步说, 创办以及运营一个科技新媒体, 其终极目标和战略设想应该是将其建设成为行业标杆, 成为科技媒体行业的代名词 。
归根结底, 套用游戏的说法, 一切为了“培养用户”, 为了“习惯养成” 。
4.让资本关注新媒体的春天
1) 搞钱是对的, 但要有大格局
总的来说, 我把网站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引用修仙小说的表述, 分别有小成, 大成和圆满三个境界 。

科技博客新媒体生死观:多而不熟抱团长大

文章插图
小成境及之前:该科技博客网站, 尚在起步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目标在于树立品牌, 增加浏览, 增加网站排名, 用户数量及影响 。 这阶段的主要精力应该集中在如何练好内功, 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如何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 这阶段的盈利模式, 应该以探索为主, 在传统的广告模式的基础上, 从各方面进行试探, 力求开拓新的盈利方式 。 比如做线下会展, 研讨, 比如做增值服务, 做咨询, 培训, 调查, 再比如利用web App等 。 其边际指标在于,
1.在行业内及目标受众人群中, 产生影响 (比如量化到40%知晓, 20%访问过, 10%认为由此受益);
2. 注册用户达到一定规模, 活跃用户比重较高 (比如量化到100万用户, 活跃用户70万, 日均IP 5万, PV 15万以上等) 。 另外形成交互的数量(比如产生评论, 互动, 下载, 收藏, 对话等)比之前的指标更为重要 。 人头的质量远远高于眼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