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栽培】太子参的栽培技术】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的干燥块根, 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 。 适于小儿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小儿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平等症 。 分布于贵州、 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 。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 在中医中应用广泛, 目前已被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可以说太子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 。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食品要求的日益提高, 类似太子参一类的中药材必将大放光彩 。
文章插图
太子参的概述
1、太子参简介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 主产主要产于贵州、福建、江苏、山东、安徽等地 。 其中以福建柘荣县产的太子参最为出名, 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
2、名称的来由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 年5岁, 天资聪慧, 能辨忠识奸, 深得国王厚爱 。 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 时不时生病, 宫中太医屡治不效 。 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 并悬以重赏 。 一时间, 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 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 却并未奏效 。 一天, 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 声称非为悬赏, 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 。 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 然若药不灵验, 怕有欺上之罪吧 。 ”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 难受峻补之药, 需渐进徐图之 。 吾有一药, 服百日必能见效 。 ”于是, 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 。 三个月后, 果见形体丰满, 病恙不染 。 此时, 国王始信老者所言, 大喜之余, 晋封王子为太子, 又急寻老者以封赏, 但老者已行踪难觅 。 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 众皆摇头不知 。 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 拯挽太子之身, 就叫太子参吧 。 于是, “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
3、形态特征
太子参为多年生草本, 高15-20cm 。 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 四周疏生须根 。 茎单一, 不分枝, 下部带紫色, 近方形, 上部绿色, 圆柱形, 有明显膨大的节, 光滑无毛 。 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 倒披针形, 先端尖, 基部渐窄成柄, 全缘, 向上渐大, 在茎顶的叶最大, 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 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4-9cm, 宽2-4.5cm, 先端渐尖, 基部狭窄成柄, 叶背脉上有疏毛, 边缘略呈波状 。 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 为闭锁花 。 花梗紫色有短柔毛, 萼片4, 背面紫色, 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 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 花梗细, 长1-2(-4)cm, 有短柔毛, 花时直立, 花后下垂, 萼片5, 披针形, 绿色, 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 白色, 先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 花柱3 。 蒴果近球形 。 有少数种子, 种子褐色, 扁圆形或长圆状肾形, 有疣状突起 。 花期4月, 果期5-6月 。
4、生理特征
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 怕高温, 30℃以上生长发育停止 。 怕强光暴晒, 烈日下容易枯死, 比较耐寒 。 在-17℃能安全越冬 。 低温条件下也能发芽、生根 。 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喜肥沃疏松、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 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 。 低涝地、黏壤、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质少 。 瘠薄的土壤生长不好 。
5、药材性状
太子参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 长约2~6厘米, 直径约3~6毫米左右, 表面黄白色, 半透明, 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 根头钝圆, 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 下端渐细如鼠尾 。 质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而亮, 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 有粉性, 气微, 味微甘, 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 皮层薄壁细胞数列, 多切向延长 。 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 。 形成层环明显 。 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 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 。 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直径12-60μm, 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
推荐阅读
- 【栽培】玉竹栽培技术
- 【种植】远志的人工种植技术
- 【栽培】丹参的栽培技术
- 【种植】白芷的种植技术
- 【种植】芍药的种植技术
- 【栽培】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
- 【栽培】沙苑子高产栽培技术
- 【高产】蒲公英的高产栽培技术
- 【种植】半夏的高产种植技术
- 【种植】桔梗的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