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 乌合之众阅读心得

有谁看过《乌合之众》这部书,看过之后的感受?哈喽,大家好,我是爱文史舞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乌合之众》是一部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专著,我看完之后,对“群体”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该书里面特有的“群体”研究对象有点单一,即使揭示出了群体心理的特征,但也仅仅是某种事件爆发里面的群体,所以,其研究对象有点单一,因为作者选择的研究对象,即法国国民这一对象,所以,群体心理研究在有些地方存在偏颇 。但是,作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乌合之众》还是很成功地揭示了群体心理的本质和特征 。我之所以说研究对象有点单一,导致研究结果存在某些偏颇,是因为时代造就的 。
首先大致介绍一下该书对群体的一些特征的揭示,《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认为,一个人处于独立的时候,他是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的,但是,当他融入群体后,他的思想就被群体思想所掩盖,表现出低智商、无异议、情绪化的特征 。下面是我认为存在有些偏颇的地方:
一、对“个体投身到群体中唯一的原因是渴望融入群体”存在异议因为《乌合之众》的研究对象是是以法国这个国家爆发的一系列大革命事件为研究对象的,所以,作者的研究背景是处于特定的场合,即革命事件中来研究的 。对于法国大革命事件,众所周知,我就再不说了 。之所以法国大革命的群体能够表现得如此明显,我认为并不是因为这些平民、资产阶级想要融入群体,而是因为在“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的宣传下,这些生活在基层的人们想要获取自身的利益 。之所以这些群体能够如此忘我地投身到大革命中,他们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和权力这一根本目标为纽带的,因为他们不想再受到贵族和宗教的压迫了,这才是唯一原因,而想融入群体,则是受到这一利益暗示的 。无论“李自成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这些农民需要融入群体 。例如,太平天国的口号大概意思是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地同耕,这才是个体渴望加入群体的唯一原因,如果没有利益,那个傻瓜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二、对“偶像崇拜永远不会消亡,因为群众需要宗教”存在异议《乌合之众》的研究对象是欧洲的普通人民,而欧洲人民从骨子里自带宗教信仰,从诺亚方舟这一个小小的神话就可以看出来,欧洲人民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依赖虚无的宗教或者说是上帝,即基因里面有着特有的盲目服从、残忍的偏执、狂热的宣传等特性 。这在欧美好多国家选举进行演讲的时候,表现的特别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极端性,就是普通大众可以让你成神,也可以让你上断头台 。之所以我认为这点有偏颇,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鲜有的特性 。如果研究中国多起农民起义,你就会发现,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异军突起,不是因为他们需要偶像,而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实现最基本的要求,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康标准,吃饱穿暖,仅此而已 。而当每一个群体需要一个意见领袖出现的时候,例如李自成、洪秀全等人,是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个号子的凝聚力 。
我们都知道,在国内凡是群体性干活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旁边是喊着口号“一二、一二”的,而这个喊号子的人其实就是李自成、洪秀全之类的,并不像《乌合之众》作者所说的需要偶像,或者偶像永远不会消失,因为群体需要宗教 。我认为之所以古代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占领一大片土地,是因为他们对粮食和土地的极大需求,以及有了这个号子的作用,他们接受了号子的暗示,才爆发出了凝聚力,而不是因为需要偶像或者宗教 。就算是xiejiao的传播,也是因为好多文化低的人觉得xiejiao能够带给他们利益,而不是仅仅为了偶像和宗教 。
当然,《乌合之众》是一部颇有成就的研究大众心理的专著,给我们提供了窥探大众心理的方法,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偏颇,但应该也是研究对象单一造成的,我相信,乌合之众作为大众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肯定会越来越发挥它的重要性 。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 乌合之众阅读心得】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以上两点也仅仅只是个人的拙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