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员剧情解析 天气预报员解析

天气预报员是如何“炼”成的?【天气预报员剧情解析 天气预报员解析】首先,预报员要充分认识本地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气候规律,哪里是暴雨中心,哪里是强对流天气频发区域,这些都需要预报员清楚地掌握,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影响当地的天气过程;其次,预报员要加强对雷达资料、卫星资料、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集合预报技术等与天气预报相关的新资料、新方法、新理论的学习,实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天气预报失败个例的总结,天气预报失败个例能让预报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对今后的预报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可以说爱好加坚持就是专业,预报员的成功同样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自我完善 。
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天气预报员是如何预报天气的?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了古人们的看天经验 。
《诗经》中《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意思是说寒冷北风吹到、风大,带来的雨雪也大 。这不是历史上对冷空气的最早描述么? 经验是古人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 。远在汉代,就已经有利用琴弦感应湿度的原理预测晴雨的事例了 。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一书中也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宽了,那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天将阴雨 。他还谈到,琴瑟的弦线所产生的音调如果调不好,也预兆有阴雨天气,这也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人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在深入 。其间,宋朝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 。梦溪笔谈》也记录了沈括成功预报降雨的个例 。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了古人对天气认识的加深,他在航行中开始主动利用风能,在当时靠木船、仅凭借自然的风力航行,克服海上种种困难是非常了不起的 。据资料记载,郑和船队遇逆风侧风,只要将帆面倾斜到一定角度,风力吹到帆面上形成垂直于帆面的力,就能推动船舶前进 。时光回溯到三百多年前,我国才出现了连续的气象记录和专门从事气象工作的部门——“钦天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