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太极拳是谁创造的,太极拳是谁创造出来( 三 )


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 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 动作沉稳, 姿势含蓄, 劲力浑厚, 神意悠然 。
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 内以养生, 外以却恶, 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
扩展资料:
练太极拳对当代人的好处
1、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太极拳能有效缓解精神紧张, 神经紧张会引起不同的疾病, 如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呃逆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焦虑烦躁等 。 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灵, 练拳时, 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 此时, 身体感到轻松、舒畅, 致使大脑得到休息 。
2、有助于保持系统健康, 预防疾病
学习太极拳的时候, 全身肌肉放松, 血液循环加快 。 血液加快流动, 心脏供血充足 。 增加心肌的养分, 防止出现血液不通畅的血管硬化 。 打太极拳能有效的防止血管硬化 。
据一项调查, 把打太极拳的人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分为两组, 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 。 1/80 。 8mmHg;动脉硬化率, 太极拳组是39.5%, 对照组是46.4% 。
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健康
太极拳注重的一动全动, 说明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全身上下的器官都能进行锻炼, 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 改善关节韧带弹性, 增强肌肉坚韧和伸缩力 。 举例说明, 太极拳组发生脊柱畸形的有25.8%, 对照组为47.2% 。
两组人员腰椎活动的幅度也有很大差异, 太极拳组人员弯腰时手能触地者占77.4%;对照组只有16.6% 。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 常练太极拳的老人的摔倒和率都远低于不练拳的老人, 他们认为, 太极拳有预防和延缓的作用 。
参考资料来源:

太极拳的创立者是谁? 太极拳的起源, 历来众说纷纭,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陈家沟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 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 。 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 。 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 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 。 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 披坚执锐, 扫荡群氛, 几次颠险 。 蒙恩赐, 枉徒然!到而今, 年老残喘, 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 闹来时造拳, 忙来时耕田 。 趁余闲, 教下些弟子儿孙, 成龙成虎任方便……”, 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 据《陈氏家谱》载, 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 。 ”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 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 。 在一段时间内, 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 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 。
2.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 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 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 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 这一观点由来已久, “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 即为传统定论 。 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 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 传之者, 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 。 ”且附有《张真人传》 。 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 。 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 。 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 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