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汉字是谁创造的,是谁发明了中文( 四 )


汉字是意音文字 , 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 , 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 。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 , 所以又叫方块字 。
如“车”“上”“明”等 , “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 , “门”表音 , “口”表意 。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 , 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
参考资料:



中国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 有史料记载仓颉造字 , 但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 , 同时汉字不断在演变 , 所以无法确定具体是谁发明的 。
《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 , 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 , 分类别异 , 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 , 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被尊为“造字圣人” 。
汉字起源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 , 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 , 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 , 至今普遍使用楷书 , 但仍未完全定型 。
扩展资料:
相关的汉字类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 ,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
2、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 , 也叫钟鼎文 , 始于殷商时期 。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 , 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 乐器以钟为代表 , “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 所以 , 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
3、大篆:大篆为汉字书体的一种 。 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 , 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 秦时称为大篆 , 与小篆相区别 。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 , 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谁创造了中国汉字 仓颉 , 称苍颉 , 复姓侯刚 , 号史皇氏 , 轩辕黄帝史官 , 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 , 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 ,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 仓颉这人挺聪明 , 做事又尽力尽心 , 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 , 心里都有了谱 , 难得出差错 。
可慢慢的 , 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 , 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 当时又没有文字 , 更没有纸和笔 。 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 , 先是在绳子上打结 , 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 , 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 , 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 但时间一长久 , 就不奏效了 。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 , 而减少数目时 , 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 , 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 , 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 , 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 这法子挺管用 , 一连用了好几年 。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 , 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 , 年年祭祀的次数 , 回回狩猎的分配 , 部落人丁的增减 , 也统统叫仓颉管 。 仓颉又犯愁了 , 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 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 , 他参加集体狩猎 , 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 , 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 , 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 , 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 , 说有两只老虎 , 不及时打死 , 就会错过了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