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背影的作者是谁,贺朝的《背影》原文


《背影》的作者是谁? 朱自清(1898-1948年) , 原名自华 , 字佩弦 , 号秋实 , 原籍浙江绍兴 , 生于江苏东海 。 幼年在私塾读书 , 1916提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 其间参加五四运动 。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 致力古典文化研究 , 从事散文创作 , 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 1931至1932年留学英国 。 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西南联大担任教授 , 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 抗战胜利后 , 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 1948年6月 , 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字 。 同年8月12日 , 因患胃病逝世于北平 。 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
背影的作者是谁 , 主要讲的是什么 朱自清 还有他的父亲 我很喜欢他 希望你也喜欢
背影的作者是谁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 原名自华 , 号秋实 , 字佩弦 。 现代着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 原籍浙江绍兴 , 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 , 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 , 号菊坡 , 本姓余 , 因承继朱氏 , 遂改姓 。 为人谨慎 , 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 。 父亲名鸿钧 , 字小坡 , 娶妻周氏 , 是个读书人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 两年后 , 全家迁移扬州城 , 从此定居扬州 。 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 。 幼年在私塾读书 ,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1912年入高等小学 。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 对古城这段生活 , 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 , 所以他后来曾说 , 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 , “像被大水洗了一般 , 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 , 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 , 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 , 其湖光山色 , 风物宜人 , 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 , 寻幽探胜 , 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 。 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 , 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 , 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 , 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 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 , 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 , 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 。 而扬州美丽的山水 , 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 , 哺育他的感情 , 丰富他的想象力 , 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 扬州 ,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 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又是深远的 。
1916年中学毕业后 , 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 1919年2月写的《睡罢 , 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 。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 , 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 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 , 说他“一身重病 , 宁可饿死 , 不领美国‘救济粮’” 。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 , 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 , 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 , 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 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 , 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 , 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1931年留学英国 , 漫游欧洲 , 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 随校南迁至昆明 , 任西南联大教授 , 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 , 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 1947年 , 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 。 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