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三顾茅庐在哪里,三顾茅庐的隆中在哪里( 二 )


罗贯中在写作《三国演义》时 , 对诸葛亮的躬耕地写得有些含糊 。 小说第三十六回 , 徐庶走马荐诸葛时 , 对刘备介绍道:“此间有一奇士 , 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 。 ”这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 。 后面又说:“(诸葛)玄卒 , 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所居之地有一冈 , 名卧龙冈 , 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 ”这又来源于《出师表》;只是其中的“卧龙冈”并非来源于史籍 , 而是由于诸葛亮被人称为“卧龙” , 后人便将其隐居之地的山冈叫作“卧龙冈” , 这叫“山以人名”;《三国演义》说先有“卧龙冈” , 然后诸葛亮自号“卧龙先生” , 恰恰颠倒了因果关系 。 到了第五十二回 , 罗贯中又让诸葛亮自称“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 , 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 因为古人自称 , 总是用其籍贯 , 所以诸葛亮只能自称“琅琊诸葛亮”(琅琊系王国名 , 属徐州 , 治所在今山东临沂 , 东汉时王国相当于郡) 。 但这样一来 , 却使得许多普通读者更加感到模糊不清 。
时间到了公元1990年 , 由于《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 , 围绕这组邮票在何处首发 , 襄樊、南阳又展开了激烈争论 , 两地分别举办了学术讨论会 , 出版了论文集 。 最后国家邮票发行部门决定:两地均可自办首发式 , 总算暂时化解了矛盾 。 但争论并未停止 。 2003年烽烟再起:襄樊的父母官为了使已被删除了十余年的《隆中对》重现语文教材 , 几年间数度进京 , 终于在这一年让它重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 , 其中对篇名有如下注解:“隆中 , 山名 , 在现在的湖北襄樊 。 ”另外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 , 郡名 , 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 。 ”这一注解在南阳掀起轩然大波 , 南阳市为此举行了“捍卫历史 , 尊重史实 , 诸葛亮南阳躬耕地万人签名活动” 。 我认为 , 要解答这个问题 , 有两个关键之处 。
第一 , 同一地方 , 古今名称可能不同 。 东汉时的南阳郡 , 是荆州的一个大郡 , 下辖 37个县 , 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 其辖区比今天的南阳市大得多 。 “隆中”则是一个小地名(估计是乡邑名) , 位于南阳郡和南郡的接壤地区 , 行政上属于南阳郡邓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北)管辖 , 而具体地理位置则在南郡襄阳县城西20里(今湖北省襄樊市城西13公里处) 。 事实上 , 《汉晋春秋》那句话 , 已经将二者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 南北朝时期著名历史地理学专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肯定了习凿齿的说法 。 但是 , 由于历史地理的变迁和人们政区概念的变化 , 后代一些人将东汉时的南阳郡与元代以后的南阳府(治所也是在今天的河南南阳)混为一谈 , 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 , 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 , 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 。 其实 , “躬耕于南阳”用的是大地名 , 就像我今天说“我在四川工作”一样(四川省会成都的人、四川任何一个县的人 , 均可如此说) , 而具体的地点 , 还需具体落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