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睡多久最好?7小时!复旦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中老年最佳睡眠时长的遗传神经机制

【中老年睡多久最好?7小时!复旦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中老年最佳睡眠时长的遗传神经机制】本文转自:劳动报
中老年睡多久最好?7小时!复旦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中老年最佳睡眠时长的遗传神经机制
中老年人睡眠障碍比例高达50% , 而睡眠模式、时长的改变和睡眠质量的下降也是老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 中老年群体最佳睡眠时长是多少?睡眠与他们的心理健康、认知能力有怎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背后的遗传与神经机制是什么?
4月28日 ,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近50万人的基因、影像、行为等多维度数据开展研究 , 相关成果以《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精神健康非线性关系的脑结构与遗传机制》 为题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Aging 。
该研究首次系统刻画了中老年人睡眠时长认知功能、精神健康等多维度表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 并发现该关系背后的遗传与神经基础 , 为指导中老年人健康睡眠、促进中老年人认知与精神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
中老年睡多久最好?7小时!复旦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中老年最佳睡眠时长的遗传神经机制
基于UK Biobank数据库 , 研究团队对近50万被试(38-73岁)的睡眠时长与认知、精神健康等广泛行为表征进行非线性建模分析 , 研究发现睡眠时长与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精神健康呈显著的非线性关联 , 且存在着一致的7小时最优睡眠时长 。 进一步纵向随访数据分析表明睡眠时长相对稳定的被试表现出更好的认知能力和精神健康 。 该发现提示每天7小时睡眠以及保持规律的睡眠能够促进中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 。
早在2018年团队就发现成人睡眠与抑郁共病的脑连接基础 , 随后在儿童睡眠研究中发现儿童睡眠紊乱及多动症之间的共病关系及关键共病脑区 , 发现儿童睡眠时长与多维度行为表征的作用关系及背后的神经影像机制等 , 系列工作发表在精神疾病顶级期刊JAMA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及Molecular Psychiatry 。
“本研究我们首次聚焦老年人的睡眠问题 , 系统地阐释了睡眠时长与老年人精神健康关系及其遗传与神经机制 , 完善了全生命周期人群睡眠问题研究的重要一环 。 下一步 , 我们还将围绕睡眠这一人类重大健康问题 , 整合多中心 , 全维度的遗传影像数据 , 对各生命周期人群的睡眠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 ,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睡眠谱 , 为各阶段人群睡眠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