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心理效应 人际认知中的心理效应有哪些( 二 )


【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心理效应 人际认知中的心理效应有哪些】5.邻里效应
“孟母三迁” 它说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行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原因 。 社会感染对处于邻近空间中的人群起到一定的整合作用, 人们相互之间靠感染达到情绪上的传递交流, 使之逐渐一致起来, 进而引起比较一致的行为 。
但这不是说, 在邻近的人群中就一定能发生正常的社会感染, 产生良好的“邻里效应” 。 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对一个头脑冷静、自制力强的人来说, 即使在自我控制的注意有所分散、自我控制的意志有所放松时, 也可能会发生感染, 所以, 对蕴藏于“邻里效应”背后的社会感染机制, 我们应当采取分析态度, 既要善于强化良性“邻里效应”, 为自己与“邻里”双方扮演社会角色服务, 也要注意防止恶性“邻里效应”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
6.刻板效应
刻板印象 它说的是我们在评判他人时, 喜欢把他看成某一类人中的一员, 而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 如, 北方人常被认为性情豪爽、胆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商人常被认为奸诈, 所谓“无奸不商”;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的老人……
刻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 因为当我们知道某类人的特征时, 就比较容易推断这类人中的个体的特征, 虽然有时候有所偏颇;消极作用, 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 使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 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偏见等等就是刻板效应下的产物 。
7.定式效应
“老眼光” 也称心理定式效应, 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 即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 或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 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 。 于是他观 察邻居的儿子的言行举止, 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 。 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 再看邻居的儿子, 怎么也不像一个贼了 。 这个农夫就是受了心理定式效应的左右 。
在人际交往中, 定式效应常使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固定化 。 比如认为和老实人交往, 我们会觉得他不会说谎, 碰到曾经圆滑过的人, 我们会倍加小心 。 我们应注意克服定式效应的负面影响, 看待别人要“与时俱进”, 要有“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的精神 。
8.手表定律
信任别人 它讲的是只有一只手表时, 可以知道是几点, 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 却无法确定是几点;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 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 手表定律给看表的人带来烦恼, 但就其烦恼的源头而言, 它是来自于看表人本身 。
试想, 如果看表的人相信其中的一只表, 又怎么会有第二块表的出现?不难看出, 是看表人对表的不信任导致了他的无所适从 。 “手表定律”给我们的社会交往带来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一定要信任他人 。 只有发自内心的信任, 才能在交往中给你带来快乐 。
9.鲇鱼效应
良性竞争 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 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 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 。 在鲇鱼的追逐下, 沙丁鱼拼命游动, 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 从而活了下来 。 这就是著名的鲇鱼效应的由来 。 自从“鲇鱼效应”的秘密被大家知道以后, 已经被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 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敌人, 总想着战败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