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兰亭序是谁写的,兰亭序后面的题跋


《兰亭集序》是谁写的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

扩展资料

永和九年的,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 。 清幽的山水、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等社会名流的捧场 。 当然,羲之家的几个孩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也跟随父亲出来了 。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潺潺流水声听得人神清气爽,山间的景色更是恬静宜人!

为应上巳日的习俗大家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在春意绵绵的大好时节里,祈求着消除病灾与不祥 。

为了活跃气氛,有人想出了流觞曲水的玩法儿 。 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澄澈的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

途中,觞在王献之面前停了下来,不满十岁的他憋了半天,愣是没做一句来,也被罚了酒 。 (后世的清代诗人还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 。 “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 。

四十二人的风流集会与美好时光,不知不觉地就在曲水流觞和饮酒作诗中悄然流逝 。 为了把这些酒后佳作保存下来,大家打算把诗汇总,编撰成集,以此纪念此次盛事,也给后人留个念想 。 可光有诗,谁来做序呢?

于是有人起哄推举聚会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的雅集 。 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也不推脱,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媚劲健、有如神助的三百二十四字 。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了 。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故宫藏《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 行书法帖 。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 传说王羲之以后也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所以《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王氏后代收藏,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入朝廷,唐太宗得《兰亭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 。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