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猫行步」的医疗健身作用 有感“太极十年不出门”( 四 )


据国内外医学界科学研究:缓慢的心率使心肌舒张期(休息期)相对延长 , 心室血液充分充盈 , 排血量增大 , 使心臟射向动脉血管的血液呈匀速、单向流动的「冲击」 , 而减少脂类物质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 是治疗与预防动脉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从无数长期练太极拳的高寿老人中 , 罕有患心血管病者亦為佐证 。
二、对人体经脉及腧穴的影响
人体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正常功能 , 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完成 。 人体十二经脉中 , 其中「足三阴」、「足三阳」六条经脉 , 分别起止於两脚趾 , 而两踝关节以下 , 分佈著与全身健康有密切关係的四十一个腧穴 , 联络著头部、躯干和四肢的一些组织与器官 , 这些组织与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 受脚部经脉所支配 。 起止於两脚趾之六条经脉中任何一条经脉循行不正常 , 受其支配之组织与器官生理失常而產生疾病 , 即所谓「一脉不和 , 周身不适」 。
由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理论為基础发展而成之「足底反射疗法」 , 近代兴起於欧美及日本等国 。 其採用现代科学仪器测出足底存在三十六个「病理反应区」 , 利用这些「反应区」可测出人体各相应组织、器官存在的疾病 , 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刺激这些「反应区」 , 以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 其疗效确切而无副作用之自疗法 , 深受人们所青睞 。 例如日本国一家工厂 , 舖设了一条周长七十五公尺的方形石子路 , 路面由突出地面的鹅卵石及尖形小粒石嵌砌而成 , 上班前组织工在此名曰「健康之路」上行走两圈 , 用此刺激足底以达健身壮体之目的 。 与近年在我国兴起之「足底按摩器」、「月球车」等健身器及「足底按摩疗法」等同出一辙 。
「猫行步」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对足底的按摩及对全脚经络、腧穴的刺激 , 远远不同於一般走路和跑步 , 亦比「足底反射疗法」、「健康之路」及「足底按摩器」自然而全面 , 兹以「左正弓步」迈步成「右正弓步」為例:
由於「猫行步」是在两下肢半蹲状态下迈步 , 且要求体位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运行、当右足跟缓慢地离开地面向前运步时 , 地面对右足底的反作力有效地足跟、足掌、继而足尖 , 依次由弱到强 , 当足尖离开地面时 , 地面对足尖的反作力又依次由强到弱 , 当右足向前落地时 , 地面对其反作力从足跟到足尖依次由弱到强;当右脚迈步前伸到右正弓形成的过程中 , 左腿支撑力由增大到减弱 , 地面对左足跟到左足尖的反作用力 , 分别有效地依次由强到弱 , 又由弱依次渐变到强 。 倘若「猫行步」规格越高、步幅越大 , 对足底强弱演变反差及按摩作用越為明显 。
如此地面对足底的反作用力轮番从脚跟依次到脚尖;退步、插步、横步、跟步时 , 脚尖依次到脚跟缓慢而柔和按摩作用 , 对足部四十一个腧穴的良性刺激 , 对人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所致之医疗健身作用 , 实不可低估 。
合格之「猫行步」祇须演练三两分鐘 , 即使体力较强者亦可练出汗来 , 若不是经常演练者 , 连续「猫行步」十分鐘 , 第二天两大腿及小腿肌肉便感痠痛 , 即是长期练习合格「猫行步」之拳手 , 一天超出演一套半小时以内传统杨式太极拳架 , 第二天也感两下肢肌肉痠痛 , 确是一般体育运动方式在同等时间内难於达到 。 尤以对脚部腧穴的「自体按摩」作用 , 更是其它运动项目难与其相比 。 故而太极拳有「用最短时间可达到最大锻炼效果」之特点 。 「猫行步」在太极拳之诸多要领中 , 真可谓「劳苦功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