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泉先生传授的杨式老架练法中 , 就有修炼太极外丹的架构 , 汪先生的传人提出了要练出“心劲”和“意手” 。 本门的太极桩法要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观照双手之间 , 先有外景出现 , 日久丹成 , 要将外丹收入体内 , 身体自会有转形换质的效果 。 行功走架时 , 双掌多做抱球状 , 功夫深了自会有体会 。 到双手骨头疼了 , 就有那么点意思了 。
太极拳离不开丹田 , 但不可求气 , 一有意念就是后天了 。 内功的初级阶段自会练出混元气 , 但要化掉 , 否则很难“敛气入骨” 。 内家拳的“敛气入骨”很重要 。 我的一位没磕头的师傅在丹田处有明显的混元气团 , 太极拳的推手功夫很深 , 小腹不惧重击 , 可惜没到七十岁 , 膝关节竞长了骨刺 。 家师常春先生年过八十 , 尚能每日爬上天柱山去修炼 , 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
每篇文章都不能将话说尽 。 本文就没讲“敛气入骨”的功效如何 , 也没有谈外丹与内丹的关系和修炼的顺序及火候 。 有的练家还想知道阴劲和“电人”的修炼法门 , 可惜我也没练到那个层次 , 不敢妄言 。
博主注1:丹田为一身之主宰 , 形成小腹内的“内丹” , 即气团 , 为后天有形之物 。 形成难 , 不到一个层次 , 的确形成难 。 形成后的“内丹”毕竟为外来之物 。 化解之法为腹内松静 , 纯任自然 。 俗世以是否练就“内丹”看是否达到一个层次 , 非谬论也 , 但不是最高层次 。 真正要练就的功夫是“敛气入骨” 。 吾辈不可片面追求所谓“内丹” , 道法自然 , 自有成就 。
博主注2:俗界所称“内丹” , 大概有两种 , 一种是用意后在小腹形成混元气团 , 可以随着意识的指挥而移动位置 , 训练该所谓的“内丹” , 通过专门的练习可以出现 , 但是 , 毕竟外来之物 , 在体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 这个所谓的“内丹” , 感觉谈不到不舒服的程度 。 另一种“内丹”是丹田部位或腹部形成一种可以旋转的小球 , 练法主要是丹田内转法 , 经过训练体会 , 认为是内动配合腹部肌肉群形成的 。 混元气团可以承受对方打击 , 小球通过旋转可以化解对方来力 。
但是 , 毕竟“内丹”的训练 , 以及“内丹”的出现 , 也能说明到了一个层次 。 吾辈训练这个内丹 , 初级阶段 , 也是一个标志性功夫 。 从各个方面反馈来的消息来看 , 以及交手中的情况来看 , 出现“内丹” , 不是武门的刻意追求训练目的 。
毕竟“内丹” , 可以将丹田旋转起来 。
人常说 , “死丹田一无所用” , 就是指丹田不能够活起来 , 不能旋转 , 不能随心所欲的应用 。 我们不应该认死理追求“内丹” 。 但是 , 将丹田旋转活起来 , 是最基本的要求 。 练不练“内丹” , 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 能否练出“内丹” , 在于你自己的刻苦程度 。
但是 , 话又说回来 , 练出“内丹”不是武门的终极目标 , 也谈不上标准 。 最核心的要求 , 就是“敛气入骨” 。
博主注3:腹部可以旋转的所谓“内丹” , 即小球 , 在一些老的拳师身上可以体验到 。 我的一位赵堡拳老师 , 郑悟清的入室弟子 , 他是刘瑞的师兄 , 擅长小擒打 , 体重100来斤重 , 80多岁了 , 推手中可以将200多斤重的大汉推来拨去 , 不费吹灰之力 , 这个大汉也是赵堡门弟子 , 练拳多年 。 很显然 , 赵堡拳老师练就的“内丹” , 在起着关键的作用 。 我用拳顶其腹部 , 小球可以移动 , 可以旋转 。 我问这是否太极拳内功 , 他摇着头说:“不是!转的多了 , 自然形成 。 ”他后来传我赵堡太极拳 , 也传我旋转之法 。 但后来的训练中 , 我并没有将练习“内丹”作为至关重要 , 因为赵堡门另外一个高手 , 又重新传我赵堡太极拳 , 不允许小腹转来转去 。
推荐阅读
- 电脑知识|怎么看电脑温度,电脑怎么看一段时间的温度
- 如何查看隐藏文件,查找隐藏文件
- 不要使劲儿,要有“渗”的意思! 太极拳的速度变化-何轶群
- 网关怎么设置,网关的设置规则
- 手麻怎么回事,年轻人手麻是大病的预兆
- 怎么哄女朋友,哄女朋友开心的暖心句子
- 怎么找话题,晚上聊天的幽默开场白
- 妇科怎么检查,女生24岁必做的妇科检查
- 电动车怎么骑,电动车都不敢骑的女人
- 怎么煮玉米,女人梦见吃煮熟的玉米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