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风俗与来历的简短介绍 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重阳节风俗与来历的简短介绍 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重阳节的源头, 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九月)命家宰, 农事备收, 举五种之要 。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祗敬必饬 。 “ “是日也, 大飨帝, 尝牺牲, 告备于天子 。 ”由此可见, 在当时, 就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 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 。 到了汉朝, 《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 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的习俗 。 与此同时, 还有各种大型的宴会, 这都是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变发展而来的, 这便是早期的重阳节的雏形 。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风俗与来历的简短介绍 重阳节风俗有哪些】登高
在古代,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 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无定法, 较为随意 。 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 像座宝塔,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 。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当今的重阳糕, 仍无固定品种,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 菊花盛开,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以诗出名, 以酒出名, 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 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 旧时文人士大夫,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 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千姿百态 。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 清代以后, 赏菊之习尤为昌盛, 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 。 茱萸, 又名越椒、艾子, 别名“避邪翁” 。 是一种药用植物, 有益于内脏 。 晋朝的时候, 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 并开始种植 。 重阳时节, 人们折下茱黄插在室内各处和头上, 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 躲避灾难 。 隋唐时茱萸的作用被夸大, 成为驱邪的神物 。 饮茱萸酒、佩茱萸囊、戴茱萸花、室内插茱萸辟邪蔚成风气 。 宋朝以后, 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 。 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 仅仅是作为药材使用了 。 随着重阳民俗重心从辟邪消灾转到延年益寿, 插茱萸这一风俗渐渐式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