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症状 眩晕的症状,眩晕的早期症状,体征

典型症状: 在起床、卧床时或仰头时出现瞬间发作性眩晕 , 持续约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0s) , 当头部从动态恢复到某一固定位时眩晕迅即消失 。
一、症状:
(1)前庭周围性眩晕:
①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BPPV):该病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疾病(约占眩晕患者的20%) , 可分为3种类型 , 即后半规管性BPPV、水平性和前半规管性BPPV、水平半规管中的囊石病 , 但绝大多数属于后半规管性(占所有BPPV的80%以上) 。
患者常在头部位置改变 , 如在起床、卧床时或仰头时出现瞬间发作性眩晕 , 持续约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0s) , 当头部从动态恢复到某一固定位时眩晕迅即消失 。 故多数患者对头位的变动有一种恐惧心理 , 起、卧床时可呈电影慢镜头似的分段逐渐缓慢进行 , 借以减轻眩晕 。 Hallpike位置性试验时多数患者可诱发突发性眩晕和旋转性眼震(称位置性眼震) , 眼震方向朝头所偏方向(低的耳朵一侧) , 并与患侧相一致 。
本病为内耳耳石器病变 , 头颅外伤、耳病、老年、噪音性损伤或用链霉素等可使耳石变性 , 变性和破碎的耳石碎屑在半规管内因头位变动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移位 , 引起内淋巴流动而激活后半规管的毛细胞受体 , 从而诱发眩晕和眼球震颤 。 该病经治疗预后良好 , 但后期易复发 , 平均随访18个月以后约1/3的患者复发 。
除后半规管外 , 现已逐渐认识到水平半规管或前半规管亦偶可引起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 这种变异型的症状亦可由半规管内活动的耳石碎屑所致 。 患者既可以是以该种少见类型首次发病 , 更多是继发于后半规管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做体位疗法之后的并发症 。 诊断水平性半规管位置性眩晕时 , 嘱患者仰卧位 , 将头偏向一侧时可迅速诱发出(无潜伏期)水平性眼震 , 眼震方向是朝向偏头时耳朵低的一侧 , 持续30~60s 。
此类患者均有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的病史 , 临床表现为无论头偏向哪侧均出现位置性眩晕 , 伴持续水平性眼震 , 方向朝转头后耳朵位置较高的一侧 。 症状持续数天后缓解 , 即可自发缓解或在体位疗法治疗后缓解 。 目前认为附着在水平半规管上的碎屑是最可能的致病原因 。 尚无特别的治疗方法 , 但头部的震动和摇头锻炼可能有效 。
②梅尼埃(M eacute;ni egrave;re)病:
是迷路病变中有代表性的疾病 ,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眩晕 , 伴恶心、呕吐、耳鸣 , 随病变进展可逐渐发生耳聋 。 该病在眩晕中约占5.9% 。
患者常突然发病 , 感周围事物和自身的转动和摇晃 , 故患者不能站立和走路 。 由于转头、甚至躯干的活动、灯光和声音的刺激均可使眩晕加重 , 故患者喜闭目静卧 。 多有耳鸣及耳充塞感 , 并在病变同侧有耳聋 。 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腹泻等 。 急性发作期常有眼球震颤 , 呈旋转性或水平性 , 慢相向病侧 。 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 长者可达数天 , 发作可一周数次 , 也可缓解数月至数年 。 随着病程的延长 , 眩晕发作程度逐渐减轻 , 而耳聋则渐呈跳跃式加重 , 当听力完全丧失时 , 眩晕发作也即消失 。 耳聋一般为单侧性 , 有10%可侵犯两侧 。 前庭功能试验示病侧前庭动能减弱或消失 。 除眼球震颤外 , 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异常 。
该病男女均可罹患 , 以40~50岁最多见 , 但年轻人和老年人也可发生 。 病理变化包括内耳的淋巴液代谢失调、淋巴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 , 引起内淋巴腔积水、膨胀、压力升高 , 致使脆弱的耳蜗毛细胞变性 , 病理上未见炎症或出血 。 曾推测阵发性眩晕发作和膜迷路破裂有关 , 导致感觉受体破坏 , 并使含钾内淋巴倾入外淋巴 , 从而使前庭神经纤维麻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