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乐趣 , 摸住门道 , 花草养活了 , 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 , 多么有意思啊!不是乱吹 , 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 , 一定不是坏事 。 我不是有腿病吗 , 不但不利于行 , 也不利于久坐 。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 , 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 在我工作的时候 , 我总是写几十个字 , 就到院中去看看 , 浇浇这棵 , 搬搬那盆 , 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 , 然后再出去 , 如此循环 , 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 , 有益身心 , 胜于吃药 。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 , 就得全家动员 , 抢救花草 , 十分紧张 。 几百盆花 , 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 , 使人腰酸腿疼 , 热汗直流 。
第二天 , 天气好了 , 又得把花都搬出去 , 就又一次腰酸腿疼 , 热汗直流 。 可是 , 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 , 连棵花也养不活 ,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 , 约几位朋友来看看 , 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 花分根了 , 一棵分为几棵 , 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 , 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
当然 , 也有伤心的时候 , 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 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 , 下了暴雨 , 邻家的墙倒了 , 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 , 一百多棵 。
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 。 有喜有忧 , 有笑有泪 , 有花有果 , 有香有色 。
既须劳动 , 又长见识 ,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7.校园芳草地是什么意思“芳草地”一词 , 最早可能出现在宋词之中 。 先是张榘的《浪淘沙》中写道:雨过暮天南 , 高下青峦 。 小楼燕子话春寒 。 多少夕阳芳草地 , 雾掩烟漫 。 ……后是陈允平的《玉楼春》里:迢迢春梦频东里 , 堪恨洛阳花渐已 。 斜阳日日自相思 , 三十六陂芳草地 。 前一首借由春雨、燕子、夕阳和芳草地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春、抒发离愁别恨的情怀;第二首则通过渐已的花朵和斜阳下的芳草地表现出无尽的相思之苦 。 到了元曲时代 , 使用“芳草地”一词的人渐渐多起来了 。 如刘唐卿《白兔记》第三十二出牧童唱的山歌:“春游芳草地 , 夏赏绿荷池 , 秋饮黄花酒 , 冬吟白雪诗 。 ”在汤舜民散曲《书赠王莲卿》里 , 也有“锁魂桥、芳草地几度离别 , 折柳亭、拂尘会几场宴赏 , 落花天、残灯夜几样思量”之句 。
而可以和“芳草地”相对的丽词 , 则非“杏花天”一词莫属 。 “金勒马嘶芳草地 , 玉楼人醉杏花天”这一副千古佳对 , 据考证出自宋朝年间一个得道高僧中仁禅师 。 他在十岁时出家 , 在六十岁的时候得到宋孝宗的接见 。 这副对联是在临安府中天竺拗堂上中仁禅师上堂说法时所做 。 这位高僧与众不同 , 一开口 , 便描摹男女私情的语气题诗:“九十春光已过半 , 养花天气正融和 。 海棠枝上莺声好 , 道与时流见得么?”说罢自问:“然虽如是 , 且透声透色一句做么生道?”接着又自问自答说:“金勒马嘶芳草地 , 玉楼人醉杏花天 。 ”
在唐宋诗词中 , “芳草”一词也被广为运用 , 表达了伤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36361时 , 相思 , 怀乡等丰富的情感 , 拥有所思之人、故乡、朋友情谊、知音、品德高尚之人等种种象征 , 是中华文化和诗歌中涵义最为丰富的词汇之一 。 如晏几道的“归思正如乱云 , 短梦未成芳草”(《泛清波摘遍》) , 柳永的“家何处 , 落日眠芳草”等诗词中芳草成为“家乡”的代名词 , 用以表达其对家乡的思念与热恋 。 在这里 , 芳草是家乡 , 也是心的归宿 。 “知音少 , 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和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 陈子昂《感遇》中写道:“岁华尽摇落 , 芳草竟何成!”以芳草自比 , 表明自己的高洁的品德 。 而辛弃疾的《摸鱼儿》中更有“天涯芳草无归路 , 怨春不语”的无奈感慨与惋惜 。 “芳草”在文字流转之间 , 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渴求 , 业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永恒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