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不同时期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缓解症状的措施有哪些( 二 )


(2) 清热解毒除湿
【手足口病不同时期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缓解症状的措施有哪些】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 , 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 , 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 。 肖诏伟[13]等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祛湿药 , 随证加减 , 自拟卤地菊汤治疗手足口病患者62例 , 取得很好的疗效 。 方药组成:卤地菊15 g , 金银花、板蓝根各12 g , 蚤休、萆薢各9 g , 荆芥6 g , 防风、苍白术各4.5 g , 黄连、蝉蜕各3 g.清水煎服 , 每日1~2剂 。 若舌质淡红、苔白厚加佩兰、茯苓、白豆蔻;若舌质红、苔黄厚加茵陈、滑石、白豆蔻;呕吐加神曲、煮半夏;便秘加瓜蒌仁、玄明粉 。 服药3剂诸证悉者21例 , 4剂痊愈者20例 , 5~6剂痊愈者17例 , 疗程最短2 d , 最长6 d , 总有效率93.6 %.张同园[14]自拟蓝根解毒汤治疗手足口病患者30例 , 治愈26例 , 好转4例 , 能明显缩短病程 , 疗效确切 。 方药组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各10 g , 板蓝根20 g , 大青叶、蚤休各15 g , 生地黄、牡丹皮、芍药、竹叶各6 g , 藿香、生石膏各20 g , 甘草4.5 g.
手足口病的病理变化以湿热为主 , 病位在脾 , 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 , 分清湿热的轻重进行治疗 。 对于湿重于热者 , 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 , 疱中含有脓液外 , 还伴有大便稀溏 , 苔黄腻 , 脉滑 。 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 , 兼以清热解毒 。 刘敏[6]采用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44例手足口病患儿 , 基本方为葛根12~15 g、黄芩6~9 g、黄连2~4 g、甘草3~5 g、升麻3~5 g、赤芍7~9 g、浮萍7~9 g、薏苡仁12~15 g、白茅根12~15 g、竹叶7~9 g.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5 g(后下);发热无汗加青蒿5~6 g(后下)、荆芥5~6 g(后下);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45 g、羚羊角1~2 g、水牛角12~15 g.同时对照组40例患者以病毒唑片进行治疗 。 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 , 好转5例 , 总有效率95.5 %;对照组治愈23例 , 好转7例 , 总有效率75.0 % ,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 李巧香[15]选用银翘藿茵汤治疗手足口病患者68例 , 其组方为金银花9 g、连翘9 g、藿香9 g、茵陈6 g、薏苡仁12 g、厚朴9 g、石菖蒲9 g、黄芩6 g、板蓝根10 g、野菊花10 g.咽痛明显者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便泻热;口渴明显者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 。 同时用利巴韦林治疗64例作为对照 , 结果证明银翘霍茵汤对本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
对于热重于湿者 , 可见疱疹红 , 身热不宁 , 烦躁口渴 , 大便干甚至便秘 , 舌红 , 脉数 。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 , 佐以祛湿 。 王有鹏[16]等自拟中药散剂进行治疗 , 基本方药为栀子50 g , 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各100 g , 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各40 g , 朱砂、冰片各25 g.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 。 每日服3次 , 温水送服 。 2月~1岁者0.125~0.5 g;1~3岁者0.5~0.75 g;4~12岁者0.75~1 g.在治疗的72例患者中 , 治愈58例 , 有效11例 , 有效率95 %.秦英[17]等选用生石膏30 g , 金银花12 g , 藿香、白鲜皮各10 g , 牛蒡子、薄荷、玄参、紫草各8 g , 栀子、防风、蝉蜕各6 g组成基本方剂 , 大便干燥加瓜蒌仁、大黄;溲黄加灯心草;口渴加石斛、天花粉;腹胀、纳呆、苔厚加厚朴、焦三仙、佩兰 。 100例患者经本方治疗全部治愈 , 其中服2~3剂治愈76例 , 4~6剂治愈24例 , 疗效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