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古代传信的方式有哪些,古代书信的方式( 二 )


此后 , 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常常出现在诗文中 。 “雁来音信无凭 , 路遥归梦难成 。 ”甚至还用竹木制成雁的形状当做信封 , 中间夹着书信 。 也有的制成鱼的形状 , 并用“鱼素”、“双鲤”等代称书信 。

2、烽火狼烟
烽火狼烟本是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 , 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 , 点燃时的烟很大 , 可以从很远处看到 , 就这样 , 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点下去 , 敌人来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传递出去 。
狼烟是两千年来让华夏人民望烟丧胆的 , 又有“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的成语典故 。
3、驿马邮递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制订了详细的“邮政管理办法”:竹简怎么捆扎、怎么加封泥盖印保密、怎么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等都有明文规定 。 汉代还在这个基础上 , 规定每五里设置一邮 , 每十里设置一亭 , 每三十里设置一驿 。
驿 , 就是驿站 , 是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 有专人管理 , 并饲养驿马 。 宋代战争频繁 , 军事紧急文件很多 , 送信的人改由士兵担任 , 并出现了“急递铺” , 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加急程度 。
送金牌文件的 , 一昼夜要连续跑五百里 。 每到一处驿站 , 换人、换马 , 接力传送 。 急递的驿马脖子上系有铜铃 , 白天响铃 , 晚上举火把 , 撞死人概不负责 。
4、点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 , 俗称许愿灯 , 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 。 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诸葛亮)发明的 。 当年 , 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 , 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 他算准风向 , 制成会飘的纸灯笼 , 系上求救的书信 , 后来果然顺利脱险 , 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
5、竹筒顺水而下
隋文帝年间南方叛乱 , 史万岁孤军深入剿匪 , 那时没有快递公司 , 只好把战报放进竹筒里顺水而下 。 据说“邮筒”就是这么来的 , 当然这有些牵强附会 。
此外 , 还有风筝传书、鸡毛信等多种手段 。 而一般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是托人捎带信件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那散发着墨香的熟悉的字迹中间 , 流露的是难以言表的“亲情” 。 亲 , 你有多久没给亲友写信了?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古代的传信方法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传书、黄耳传书、飞鸽传书、风筝通信等 。
简介:
1.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 , 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 据载 ,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 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 , 他英勇不屈 , 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 19年后 , 汉昭帝继位 , 汉凶和好 , 结为姻亲 。 汉朝使节来凶 , 要求放苏武回去 , 但单于不肯 , 却又说不出口 , 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 后来 , 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 , 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 , 通过禁卒的帮助 , 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 , 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 , 并想出一计 , 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 , 射到一只大雁 , 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 , 上面写着苏武没死 , 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 , 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 , 却又无法抵赖 , 只好把苏武放回 。 有关“鸿雁传书” , 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 。 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 , 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 。 有一天 , 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 , 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 , 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 动情之中 , 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 , 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 , 她便撕下罗裙 , 咬破指尖 , 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 , 让鸿雁捎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