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若有这种觉悟 , 心中存着“现在是生命最后的一刻” , 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也不会惊慌失措 。 生命只有一次 , 要真实地活着 , 且活得尽可能地精彩和珍惜生命的人为数不多 。
每一次风雨之后 , 让心灵感受生命拔节的人更为寥寥无几 。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 而生命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 , 便负有严肃的生命使命 , 那么 , 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生命? 据说当代是“自私与不负责的时代” 。
多年前 , 三岛纪夫和川端康成都是日本著名的作家 , 但是却先后自杀了 , 一个是切腹 , 一个是含煤气管 。 他们的死 , 据许多心理学家分析 , 可能是唯恐自己身体及创作能力衰退 , 而企图在生命的巅峰陨落 , 以保存世人最美的印象 。
其实 , 敢死 , 固然精神可贵 , 敢活有时比敢死更为可贵 。 因为生命本是脆弱的 , 但脆弱的生命一旦勇敢地承担起使命和苦难 , 才显出一种尊严 。
有时你要记住 , 你活着毕竟是为自己 , 不是为别人 。 生命是从你造化接受的恩赐 , 你有责任承当这项恩赐 。
你若不珍惜生命 , 善巧运用内外条件去自利他、自觉他 , 你就未尝真正做到“主人翁” 。 佛说:“命在呼吸间 。 ”
人无法管住自己生命 , 更无人能挡住死期 , 让它永驻人间 。 《涅盘经》说:“人命之不息 , 过于山水 。
今日虽存而明日难知 。 ”这就是说 , 人类生命流逝的速度比滔滔而下的山溪更为迅速 , 转眼之间就消逝了 。
今天虽平安 , 可谁也无法保证明日的安定 。 《摩耶经》中有一节谈到 , 人生的旅程就是“步步近死地 。 ”
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接近死亡 , 这就是人生的 。 既然生命这么来去无常 , 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充实它 , 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 , 散发出真善美的光辉 , 映照出生命的真正价值 。
若要穷其究竟 , 那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活着?仅仅是活着?难道我们被什么施予了某种生活计划?难道我们活着 , 就是为了体验开始与终结?那又是什么样的终结?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为别人活着才是有价值的 。 ”是的 , 生命是一种承诺 。
一种对父母、对亲友、对社会 , 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美丽的承诺 。 生命是一个过程 , 也是一种目的 。
每个人的生命态度各有不同 , 我想这也未尝不可 。 但是 , 不管是哪一种人 , 都是带着某种使命而生于世上的极其宝贵的人 。
人绝不能为外界而活着 , 而应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 。 一位台湾女作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活着的时候总该好好活着 , 不为自己 , 而为那些爱你的人!因为死亡留下来的悲哀不属于自己 , 而属于那些还活着还深爱着你的人!到世上来一趟 , 为不多的几颗心灵所吸引 , 所陶醉 , 来不及满足 , 也来不及厌倦 , 又匆匆离去 , 把一点迷惘留在世上 , 能不令人恻惊! 生命一旦结束 , 便无法复生 , 一去不返了 , 所以生命是无价之宝 , 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既然如此 , 我们应在有生之年 , 善用上苍赋予的生命 , 为自己 , 也为社会做出点贡献 , 才不致于辜负那些为我们生命存活付出心血的人 。
生命作为一个流程 , 流程中充满着尴尬 , 每个人都必须承受生活中所有挫折和痛苦 , 好好活着 , 善待生命 , 而我们有时无力抗拒这种尴尬时 , 活下去的确需要很大勇气 , 非大智大勇者所不能为 。 敢活有时比敢死更可贵 , 因为生命是短暂的 , 因而也是宝贵的 。
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里 , 应善待生命 , 好好活着 , 抓住生命中每一瞬间 , 不应选择消极的方式结束生命 , 却私自将痛苦和迷惘长久地留给亲人和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