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什么人可以养花

1.古代人是怎么养花的在古代 , 特别会种花的人 , 称之为“花师” , 相当于职业园艺师 , 往往是全职的 , 带有家族继承性质 , 特别类似于 , 今天流行的“匠人”概念 。
古代的花卉栽培技术相当先进 , 很多在今天仍需要 , 依靠现代设备和大量数据控制 , 才能实现的技术 , 在古代以臻成熟 。 比如 , 催花技术 , 让植物反季节开花 , 在特殊的时间里 , 群体开放以到观赏效果 。 五代沈汾著《续仙传》中记载 , 有一个叫殷七七的道士 , 就有调节花期的技术 , “能开非时花” , 当时 , 为花木建温室 , 或是将花卉放在浴堂里养已不鲜见 , 李白在《春葺新居》中写道:“看惯温室树 , 饱识浴堂花” 。
《酉阳杂俎》中记载“常有不时之花 , 然皆藏于土窖中 , 四周以火逼之 , 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 , 这跟我们在春节看到的年宵花 , 所使用的种植技术没有本质区别 , 如蝴蝶兰、红掌等 , 大部分都是进行过催花技术的处理 。 到了明清时代 , 小规模的温室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 于是 , 有了更加规模化的做法 , 即 , 将大批的花卉自运河搬运至南方 , 利用温差条件催花 , 待销售时运回北方 , 可见花卉种植 , 已经成为相当NB的大宗交易 。
既说到今天的话题 , 便绕不开一个牛人 , 此人名曰宋单父 , 字仲儒 , 洛阳人 , 唐代最著名的牡丹栽培专家 , 柳宗元在《龙城录》中说他 , “善吟诗 , 亦能种艺术 , 凡牡丹变色千种 , 红白斗色 , 人不能知其术 , 上皇(玄宗)招至骊山 , 花树万本 , 色更不同 , 赐金千余两” 。
古人说话有水平 , 短短几句 , 把成功之道说个明白 , 首先 , 柳宗元赞的不是养花手艺 , 而是“善吟诗” , 其次才是“种艺术” , 足见混(媒体)圈子的重要性 , 直至于皇上都竖了大拇指 , 那自然日进千金 , 所以此宋 , 绝不是个只会种花的蠢萌 。 其次 , 必须“人不能知其术”方显得技术金贵 , 贵到什么程度呢 , 差不多同时期 , 一个叫柳浑善的人 , 写了首打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 , 数十千钱买一颗 , 今朝始得分明见 , 也共戎葵校几多”贵到叫人说葡萄酸 , 相当于 , “住别墅也没啥好 , 大的简直心慌”的那种心情 。
古人对于鲜花、花卉的需求 , 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现代人 , 光看前面两位小主头上 , 那绝不是三五朵能解决问题的 , 而是管窥一个时代完整庞大的产业链 , 况且 , 除了广大妇女同胞的衣饰需求 , 古人生活细致讲究 , 而花卉 , 是再好不过的调味 。
日常宴饮 , 杯盏碗碟之外 , 以四面鲜花瓶插 , 家中日常 , 芭蕉、桃、杏、松、竹、梅 , 缺一不可 。 《元氏掖庭记》写道:饮宴不常 , 名色亦异 , 碧桃盛开 , 举杯相赏名曰“爱娇之宴” 。 红梅初发 , 携尊对酌 , 名曰“浇红之宴” 。 海棠谓之“暖妆” , 瑞香谓之“拨寒” , 牡丹谓之“惜香”至于落花之饮 , 名为“恋春” , 催花之设 , 名为“夺秀” , 其或缯楼幔阁 , 清暑回阳 , 佩兰采莲 , 则随其所事而名之也 。
桃花开了来一发 , 梅花开了来一发 , 海棠、瑞香、牡丹来了各来一发 , 连花谢了 , 没花可看了也要来一发 , 以鲜花为主题的趴体 , 名目繁多 , 何其香艳 。 从平民到士大夫再到皇家宫苑 , 全民热衷花卉事业 , 反倒衬得现代人过得粗糙 , 不年不节买盆花 , 老婆/老公总得翻个白眼儿 , 更别说“惜香”“恋春”啥的 。
2.为什么说“人养花,花养人”人养花 , 倾注的是全部感情 , 犹如养一个孩子 。
花养人 , 想想也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