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史记是谁写的,史记和太史公书是一样的吗( 五 )



再如, 司马迁描写汉高祖入关时与民众约法三章, 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 而汉高祖也具有好谩骂的流氓习气和随机应变的性格 。 有一回, 韩信给汉高祖写信, 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 。 汉高祖非常生气, 刚想发作, 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 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 要做就做真王, 做什么假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 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 人物形象鲜明 。 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 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语 。 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 通常叙述和人物对话和谐一致, 虽明快但含蓄, 话外有音, 值得玩味;繁复而简洁, 不拘一格, 各得其所, 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写服务 。 他刻画人物说话口吻的描写最令人玩味, 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态度 。 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 。 比如, 《高祖本纪》:"(五年)正月, 诸侯及将相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 ......汉王三让, 不得已, 曰: 。 诸君必以为便, 便国家 。 , "这一段汉高祖让帝位的话, 是直接模拟当时的口语,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高祖惺惺作态的样子, 读完不禁觉得汉高祖说话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 。 再者, 司马迁使用古史资料时, 一般以当时通用语翻译古语 。 如《五帝本纪》写尧舜的事迹, 取材于今文《尚书·尧典》, 把书中的"百姓如丧考妣, 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 庶绩咸熙"等语, 翻译为"百姓如丧父母, 三年四方莫举乐"、"信伤百官, 众功皆兴"等, 译文与原文相比较, 就会发现更容易读懂 。 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么出色, 是与司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分不开的 。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 通常有两种选择: 要么悲观消沉, 要么发愤图强 。 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 。 他秉着"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目的, 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 。 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裁, 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 。 司马迁以个人传、纪为形式, 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 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 。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 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

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 光芒.
《史记》原名是什么?谁写的?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 太初元年(前104年), 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 前后经历了14年, 才得以完成 。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 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 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 汉朝建立后, 萧何修订法律, 韩信申明军法, 张苍制立章程, 叔孙通确定礼仪, 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 《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
内容简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 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其中,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 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 由此, 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