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因素:有些多发性息肉与基因异常变异有关 , 这种情况下胃、小肠和结肠上面都会发生息肉 。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增生性息肉 , 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炎 , 长期炎症反复刺激而导致 。
3、长期服用抑酸药:有些病人需要长期口服抑酸剂 , 这种情况下胃酸分泌减少 , 会导致胃底腺增生 , 增加胃酸分泌 , 就会出现胃底腺息肉 。
4、可能与饮食相关 , 比如饮酒、吸烟或者吃辛辣食物刺激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
胃息肉是怎样形成的? (一)发病原因
目前病因不明 。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 。
(二)发病机制
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 , 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 。 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
1.增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 , 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 , 并非真正的肿瘤 。 息肉较小 , 一般直径小于1.5cm , 呈圆形或橄榄形 , 有蒂或无蒂 , 表面光滑 , 可伴有糜烂 。 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 , 上皮分化良好 , 核分裂象少见 , 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 , 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 。 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 , 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
2.腺瘤性息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 , 约占胃息肉的10%~25% 。 一般体积较大 , 呈球形或半球形 , 多数无蒂 , 表面光滑 , 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 。 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 。 上皮分化不成熟 , 核分裂象多见 , 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 , 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 。 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 , 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 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 , 肌纤维无分散现象 。 本型息肉癌变率高 , 可达30%~58.3% , 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
推荐阅读
- 健康知识|胃酸过多如何调理,胃酸过多饮食怎么调理
- 健康知识|如何养胃治胃,胃黏膜修复六大食物
- 健康知识|如何排出胃里的寒气,生姜水治好了我的胃病
- 健康知识|胃疼如何养胃,老是胃痛怎么养胃
- 健康知识|胃下垂如何调理,胃下垂如何改善
- 健康知识|胃火重如何调理,脾虚胃火旺的症状
- 健康知识|肩膀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肩膀会感觉堵着疼
- 健康知识|怎样美白牙齿,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做牙齿贴面
- 健康知识|怎样快速减肚子,怎么快速瘦肚皮
- 健康知识|阴囊湿疹怎么治疗,阴囊湿疹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