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有哪些,迷你蕨类植物有哪些


常见的10种蕨类植物有哪些? (1)肾蕨(蜈蚣草) 是骨碎补科草本植物, 因其有丛生的羽状密叶而得名 。 孢子囊在老叶背后 。
原产热带、亚热带的溪边林下、石缝、树干上 。 耐阴湿 。 4月换盆并进行分株 。 冬季可放在温室花架下 。 也可用孢子繁殖 。
叶丛美丽, 适作盆栽, 又是重要的切叶材料 。
(2)铁线蕨是铁线蕨科多年生细弱草本 。 因叶柄黑亮具光泽而得名 。 叶卵状三角形, 薄而嫩绿色, 二回羽状复叶 。 孢子囊在老叶背后 。
原产中国南方 。 多生于阴湿地方的岩石上 。 在阴湿、温暖环境下易散布孢子, 白行繁殖, 成苗后可挖取上盆, 也可分株繁殖 。 夏季需遮荫 。
适作室内盆栽或作山石盆景观赏, 别具情趣 。
(3)鹿角蕨是水龙骨科附生多年生草本 。 具有最大的原叶体, 圆形, 边缘波状, 靠后面的根附生在树干上 。 生育叶灰绿色, 分叉成狭窄裂片, 因像鹿角而得名 。 孢子囊生在老叶下凹陷向上处 。
原产澳大利亚热带及中国海南省 。 喜温暖、湿润环境 。 附生在大树干或潮湿的岩石上 。
用分株、孢子繁殖 。 适作盆栽或附生在朽木、棕皮上, 悬挂于温室, 经常喷水保湿 。 因生育叶顶端分又成鹿角状, 适作室内观赏 。
可供观赏的蕨类植物有哪些 鳞木
古代蕨类植物, 又称石松植物 。 乔木、茎直立, 高达3余米, 树身直径达2米, 树干上部两杈分枝;叶片狭长, 达1米, 有一明显的中脉 。 叶片作螺旋状排列在树干上, 脱落后在树干上留有排列整齐的鳞片状印痕, 所以叫鳞木 。 鳞片状印痕是鉴定石松植物化石的依据 。 根特别, 生长在茎基的根座上, 根座先分出四条主枝, 根从主枝四面发出, 伸入土中 。 根和茎都有发达的维管系统, 而且根、茎、叶中有通气组织, 担任输送气体的作用 。 这是一种对沼泽的适应 。 否则, 巨大的根系不能呼吸, 势必会窒息腐烂 。 鳞木繁盛于石炭纪, 是大型的造煤植物 。
禊叶植物
古代蕨类植物 。 与石松植物平行发展 。 古代楔叶植物有乔木和草本 。 现代的木贼属于这类植物 。 它们有根、茎、叶的分化 。 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 节间有纵沟 。 叶子多狭小, 是由枝条扁化合并而成的 。 早期的楔叶植物有轮生的、两歧分杈的线形叶片, 后来叶的裂片在基部并合, 成为深裂的叶片, 以后又成为楔形叶片, 裂片并合成鸭蹼状, 只有前缘浅裂或不分裂 。 楔叶植物因此得名 。 繁盛于石炭纪、二叠纪, 在中生代末期灭绝 。

蕨类植物有哪些? 蕨类植物的一生要经历两个世代, 一个是体积较大、有双套染色体的孢子体世代, 另一个是体积微小、只有单套染色体的配子体世代 。
蕨类的孢子体也就是我们一般熟悉的蕨类植物体, 包括根、茎、叶、孢子囊群等结构, 其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即形成具有单套染色体的孢子, 孢子成熟后, 借风力或水力散布出去, 遇到适宜的环境, 即开始萌发生长, 最后形成如小指甲大小的配子体, 配子体上生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 精子器里的精子, 借助水游入颈卵器与其中的卵细胞结合, 形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受精卵, 如此又进入孢子体世代, 即受精卵发育成胚, 由胚长成独立生活的孢子体 。
蕨类植物的一生中没有开花结实现象, 不产生种子, 而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 这是蕨类植物区别于种子植物的最大特点 。
蕨类植物体内输导水分和养料的维管组织, 远不及种子植物的维管组织发达,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也不具备种子植物那样极其丰富多样的传粉受精、用以繁殖后代的机制, 因此, 蕨类植物在生存竞争中, 臣服于种子植物, 通常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 少数耐旱的种类能生长于干旱荒坡、路旁及房前屋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