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学好诊脉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 。 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 。 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 。 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 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 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 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 。 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 。 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 。 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 。 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 。 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 。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 。 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 。 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 。 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 。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 。 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 。 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 。 三部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的《内经》就记载了21种脉象,中医脉学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已记载30余种 。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脉诊,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病机、定病位、辨病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在辨证候的真假、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扩展资料: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 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孩子任性如何教育,孩子过于任性怎么管教
- 学习知识|如何包装礼物书,送书怎么包装好看
- 学习知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秘书,秘书应具备的能力
- 学习知识|书法入门如何学习书法
- 娱乐知识|天赐是谁,天赐个人简历
- 娱乐知识|红楼梦是谁写的,冒辟疆不可能是红楼梦作者
- 娱乐知识|三姐是谁,以前斗鱼三姐是谁
- 娱乐知识|清道夫是谁,清道夫是刘杰明还是韩天峰
- 娱乐知识|月神是谁,星魂和月神有什么矛盾
- 娱乐知识|保罗是谁,nba保罗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