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乐山在哪里,乐山属于哪的( 三 )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 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 。 凌云寺规模颇大, 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 。 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 下到大佛的脚边, 在此凭栏看佛, 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 。 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 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 。 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 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 。 凌云山有了大佛, 山更出名, 大佛在凌云山上, 山更增色 。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 。 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 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 周围有精细的雕塑, 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 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 是著名的“九曲栈道”, 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 。 栈道最宽处1.45米, 最窄处0.6米, 共217级石阶, 沿崖迁回而下, 可到大佛脚底 。 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 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 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 。 削壁穿洞, 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 。 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 1984年竣工, 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 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 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 俗称大佛寺 。 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 寺字又有扩建 。 唐建凌云寺, 毁于元顺帝战乱, 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 明末又经毁 。 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 。 以后又经多次修葺 。 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 。 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 佛法西来” 。 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 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 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 。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 藏经楼, 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 于1930年新建 。 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 楼下新辟“海师堂”, 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 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 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 故以山峰命名 。 塔建于唐代, 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 砖砌而成, 坐东向西, 高38米, 共十三级 。 塔体中空, 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 。 塔顶为四角攒尖式 。 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 。 根据山川形势, 修建此塔的目的, 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 。 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 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 使船工提高注意力, 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 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 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 。 位于栖鸾峰巅, 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 。 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 。 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 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 。 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 即清音亭 。 在清音亭凭栏远眺, 江天悠远, 山清水秀 。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 景色优美, 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 。 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 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 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 利用自然山体延伸, 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 选用不同材质, 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