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音乐也能进行中医养生调理

据说 , 五行音乐也能进行中医养生调理 , 这是真的么?
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有着“五音五行”的说法 。

《黄帝内经》记载“天有五音 , 人有五脏;天有六律 , 人有六腑 。 ”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属木 , 心属火 , 脾属土 , 肺属金 , 肾属水 。


又载“角为木音通于肝 , 徵为火音通于心 , 宫为土音通于脾 , 商为金音通于肺 , 羽为水音通于肾 。 ”
这些记载用中医的理论清楚的阐明了“五音”、“五脏”和“五行之气”的内在联系 , 按这一理论 , 五音可对相应的五脏起作用 , 如角音属木 , 通肝 , 可制怒 , 即“通肝解怒”;徵音属火 , 通心 , 运用徵音可“养阴助心” 。 这些理论属于音乐治疗疾病的范畴 。
中国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医和也曾论述过音乐于人身心的关系 , 他认为:有选择有节奏的听赏音乐 , 有利于身心健康 。

元代名医朱震亨则明确指出;“乐者 , 亦为药也 。 ”(樂者 , 亦為藥也 。 )主张用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疗法 。
五音又称五声 。 中国最古的音阶 , 仅用五音 , 即宫、商、角、徵、羽 。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 , 宫商角徵羽 。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 , 不能正五音 。 ”
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 它按照乐音的高低的标准 , 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 , 合称为十二律 。
六律 , 作为定音器(竹管) , 共有十二个 , 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
1.黄钟(C),2.大吕(#C),3.太簇(D),4.夹钟(#D),5.姑洗(E),6.中吕(F),7.蕤宾(#F),8.林钟(G),9.夷则(#G),10.南吕(A),11.无射(#A),12.应钟(B),合称十二律 。
从低音算起 , 十二个音阶中 , 排列成奇数的六个调叫律 , 排列成偶数叫吕 。 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 , 偶数(阴)称六吕 , 合称律吕 。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 为六阳律 , 简称六律 。
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 为六阴律 , 简称六吕 。
由于律吕的发音 , 阴阳相生 , 左右旋转 , 能发出许多声音 , 周而复始 , 循环无端 , 所以用六律来比拟十二经脉在周身循环的统一性 。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 , 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 。 ”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则把宫、商、角、徵、羽五音 , 与五脏相配:脾应宫 , 其声漫而缓;肺应商 , 其声促以清;肝应角 , 其声呼以长;心应徵 , 其声雄以明;肾应羽 , 其声沉以细 。
此五脏之正音 , 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 相当于现在的12356 , 即:do、re、mi、sol、la 。
中国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 , 据说是古人取诸自然声籁中五个类型的音阶 , 这五个音阶的特性 , 正好与五行的属性 , 有不谋而合之处 , 例如:
「宫」音 , 和平雄伟 , 庄重宽宏 , 五行属「土」 , 可以入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