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烛之武人物评价600字


1、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一)晋文公--有仇必报、恩怨分明、顾全大局为何晋国要联合秦国对郑国大举进攻呢?其根源是:复仇与争霸 。 而“复仇”只是战争的借口 , “争霸”才是实质 。 而“复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因为 , 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 , 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 , 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 , 郑伯如楚致其师”) 。 结果 , 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 , 马上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 。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 , “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 但是 , 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 , 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 晋文公对郑国的势利以及“骑墙”行为深为不满 , 再加上自己称霸的需要 , 以“复仇”为借口再好不过了 。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 , 晋文公的确是有仇必报 , 恩怨分明 。 其次 , 他又非常顾全大局 。 公元前651年 , 晋献公卒 , 晋国陷入内乱 。 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 , 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 , 重耳不就 。 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 。 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卸芮的意见 , 厚礼贿赂秦国 , 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 。 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 即晋惠公 。 这就是原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君”即秦穆公 , “晋君”即晋惠公 , “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 在这件事上 , 秦国对晋国有恩 。 而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 , 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 , 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 , 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 。 这就是原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 “君”指秦穆公 , “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 。 晋国的出尔反尔 , 使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 而今 , 秦国又废弃与自己的盟约而与郑国结盟 , 面对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 , 在子犯力谏攻打晋军时 , 晋文公曰:“不可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仁;失其所与 , 不知;以乱易整 , 不武 。 吾其还也 。 ”由此可见 , 晋文公还是念着秦国对本国的恩情 , 可谓恩怨分明 。 而他在情急之下 , 仍能从两国的关系出发 , 考虑到“仁”、“知”、“武”等方面 , 真的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国君 。
烛之武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
好人啊

烛之武绝对是个人物 , 可以说是个英雄 , 短短几句话就消弭了一场事关郑国存亡的战争 。 真真的了不起!

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的这些文字外 , 似乎再难找到他的名字了 。 《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 。 “人”“使”二字让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 。 还是小说里的描写更具体鲜活清晰 ,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里说:烛之武“须眉尽白 , 佝偻其身 , 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 , “左右无不含笑”;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 , 舌摇山岳” 。 从其后来的表现来看 , 此言不虚 。 让人心底生疑的是 , 这样的人物为何“老不见用” , 年过七十 , 也只是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教师教学用书》称佚之狐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 这让人实在不敢苟同 。 佚之狐了解烛之武是不假 , 但为什么不尽早在其“壮也”时向郑伯举荐?以我小人之心度之 , 恐怕还是担心一旦烛之武灿烂了发光了 , 自己就要黯淡了 。 嫉妒 , 红眼病 , 恐怕从大禹哪会儿就从兔子传到了人身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