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 “说”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 。 郑国太宰叔詹颇有知人之明 , 他举荐“佚之狐”绝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 。 佚之狐也未必不能说退秦师;只是人如其名 , 佚之狐身上的“狐”性太重了 。 只身入虎狼之地 , 能否说动秦穆公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 , 惹恼了秦伯 , 自己掉了脑袋不算 , 还可能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柱子上让后人指指点点 。 抬出烛之武 , 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 , 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 , 自己也可落个“伯乐”的美名 。 好一条精明的狐狸!
至此 , 我们就不难理解烛之武“臣之壮也 , 犹不如人;今老矣 , 无能为也矣”背后的牢骚与怨气了 。 壮士不遇 , 英雄末路 , 人生虚掷 , 那份悲哀 , 那份感伤 , 与老杜的“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嘘叹是何等的神之契合!
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 , 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 , 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 , 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 。 你想 , 一个小小的“弼马温” , 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 , 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 。 读这段文字 , 我总会想到那个夷门抱关者——魏国的隐士侯赢 。 只是侯赢比他更幸运些而已 , 在“和平年代”就能受到魏公子的礼遇 。 但他们的那种“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的胸怀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一个青年 , 默默注视着厩里的骏马 , 心好像骑在了马背上 , 翱翔于天地间;一个壮夫 , 沉沉面对草地觅草咀嚼的良驹 , 心里一定在问 , 马呀 , 你何时才能尽情飞驰一展雄姿;一个老者 , 目光深邃 , 圈里的老马也垂缨默嘶 。 我们还可以想象:烛之武向多少人探问过天下的分分合合 , 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里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时的焦急与渴盼 。
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 , 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 , 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 。 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 , 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 , 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 。 但我又常常慨叹 , 如果不是秦晋围郑 , 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 , 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
郑伯做了四十多年的国君 , 基本上也算个比较清醒的君主(当然 , 未能尽早让烛之武们“人尽其才”让郑国“野无遗贤” , 他是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的) 。 所以 , 有时我又免不了天真地发问 , 烛之武 , 你为何不在“臣之壮也”的时候 , 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样 , 大胆地“自赞”于郑伯的驾前呢?
在推销自己这点上 , 春秋之“士”远不如战国之“士”放得开 。 商鞅、冯谖、范睢、苏秦 , 哪一个不是在竭力运筹、想方设法(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去干谒王侯 , 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 , 创出一番功业而名垂史册呢?我觉得 , 在烛之武、侯赢们的心里 , 更多的还珍藏着做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 。 “士为知己者死” , 如果碰不上一个敬贤礼士、思贤若渴的开明君主 , 宁可老死家中、默默无闻 , 也绝不涎皮赖脸的去求人家赏给自己一个板凳、弯腰低头地做一个平庸的官僚 。 他们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岁月在磋砣中消磨逝去 , 我们可以为他们惋惜 , 但我们必须向他们那高傲的灵魂敬礼 。 同时 , 我愿穿过时空的隧道 , 不自量力地对他们说:还是学学稍晚一些的孔子吧 , 尽管孔子早已明白“道之不行” , 但他仍然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去诠释人生 , 因为占据他肺腑的更多的还是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怎样看待谣言作文400字,如何看待谣言为话题的作文
- 学习知识|单枪匹马又怎样文字图
- 学习知识|怎样的小鸟,abb式形容小鸟的词语
- 学习知识|怎样辨别白金戒指真假,白金戒指里没有刻字是假的吧
- 学习知识|拼多多怎样拼团买东西,拼多多怎么享受拼单价
- 学习知识|邯郸学院怎么样,邯郸学院数学系怎么样
- 学习知识|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怎么样,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考研情况
- 学习知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怎么样,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考研情况
- 学习知识|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怎么样,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转公办
- 学习知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怎么样,东南大学放弃成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