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 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 。 但是, 在字里行间, 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 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
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 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 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 它是作者的心声, 它不是硬塞进去的, 不是技巧, 不是寓言之类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 。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 ”心灵中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流淌于笔端 。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 若是他没有那样一棵善良、美好的心灵, 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 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 。
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 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 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 所以, 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
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 。 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 。
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 。 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 。
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 就是这个意思吧 。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 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 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 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
然而, 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 。 全篇不离养花, 层次十分分明, 或谈养花的爱好, 或谈养花的辛苦, 或谈养花的快乐, 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 有变化 。
最 。
2.养花是我国现代作家( )写,他原名( )字( )被人们誉为( )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老舍(1899.2.3-1966.8.24),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满族正红旗人, 北京人,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 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 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 笔是枪, 把热血洒在纸上 。 可以自傲的地方, 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 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 我确是做到了 。
以前如是, 现在如是, 希望将来也如是 。 在我入墓的那一天, 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 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睡在这里 。
--老舍 我爱花, 所以也爱养花 。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 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 只要开花, 我就高兴 。 在我的小院中, 到夏天, 满是花草, 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 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
花虽多, 但无奇花异草 。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 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
我不愿时时落泪 。 北京的气候, 对养花来说, 不算很好 。
冬天冷, 春天多风, 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 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 在这种气候里, 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 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