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 “三思”指的是思进、思退、思危 。
这种建立在功利主义上的思考, 体现的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价值观, 在方法论上不具有普遍性 。 文化诊断学从思维体系完整性和思维方式完善性的角度阐述了“三思”的具体方法:
(一)首先思考是什么 。 也就是对该事物进行定义、定性和定位分析, 弄清楚该事物的存在方式 。 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学的时空扫描, 就能够对事物的结构、矛盾、联系、过程做出具体分析, 进而对它的存在本质做出科学判断 。
(二)其次思考为什么 。 也就是要分析事物产生的背景、相对性条件, 以及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 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学的真理结构, 就能够判断其中的因果关系, 理解它“为什么” 。
(三)然后思考做什么 。 也就是要从“我”的角度对它进行合理取舍——“我”是当事人应该怎么做?怎么想?其中的力度、角度、适度如何进“量”的把握 。 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学的应变思维方法论, 就能够在实践判断的意义上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 。
文章插图
1、三思, 主要指思危, 思退, 思变 。 即:思虑做此事有什么危险的地方;思虑做此事后有什么退路;思虑做此事的将来有什么变化的地方 。
2、“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 。 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子闻之, 曰:再, 斯可矣 。
翻译这句话就是说:季文子遇事都三思后才行动 。 孔子听到了, 说:“继续, 这样就可以了 。 ”换成现在的通俗的话语是说:季文子遇到某些事情都是要经过三思后才行动 。 季文子的这些事传到了孔子这里, 他说:“按照季文子这样(做事的方式)继续行事就可以了!”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