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苏格拉底怎么死的,苏格拉底死亡原因和过程( 三 )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 , 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 。 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 , 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 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 , 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 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 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 。 他的行为和学说 , 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 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 , 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 , 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
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 , 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 , 但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 , 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 。 当时便有许多青年人天天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 , 其中有位名叫克利托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什么遗言时 , 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它求 , 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 , 请你们要牢记在心 。 你们务必保持节操 , 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那样去生活 , 那么不论你们现在对我许下多少诺言 , 也无法告慰我的亡灵 。 ”说完他便起身去洗浴了 。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 , 而被诬陷引诱青年、亵渎神圣 , 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 。
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 创作背景
1789年达维德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 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 。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前四六九———前三九九)因为被诬告为不信神和腐蚀青年被雅典陪审法庭(那时的雅典陪审法庭有六千人 ,被分成十个陪审团 ,每团不少于五百人 ,每次开庭时不少于二百人)判处死刑 ,于公元前三九九年饮鸩而死 。 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 , 均遭他严正拒绝 , 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 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苏格拉底服毒自杀的情节 , 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 , 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 , 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 , 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 , 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 , 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和坚强的意志 , 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 , 面临死亡毫无畏惧 。 弟子们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 。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画面左边一组人物主要描绘亲人们有的陷入深深的悲哀 , 有的扶墙悲痛欲绝 , 这是一幕人生悲剧 , 为了突出苏格拉底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 画家有意在画面前景地面置一打开的镣铐和散落的手卷本 , 这引起人们对苏格拉底铁窗生涯的想象 , 增加了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 。 达维特在人物塑造上既保留了古典主义的造型规则 , 又着意于人物精神面貌和情感联系的刻画 , 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本质特征 。 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 。 被囚于狱中的苏格拉底 , 被判刑后饮鸩自杀 , 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 , 苏格拉底镇静自若 , 左手高举 , 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 。 新古典主义的手法 , 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的艺术效果 。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又译:雅克-路易·达维特(1748年8月30日 - 1825年12月9日) 是法国著名画家 , 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 画风严谨 , 技法精工 。 大卫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 9岁时父亲被杀 , 母亲离家出走 , 他是被叔父抚养大的 。 16岁时考入皇家绘画雕塑院学习 , 因为连续三年在比赛中没有取上名次 , 几乎要自杀 , 直到1774年获罗马奖 , 1775年前往意大利研究艺术 , 受古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影响 , 对古典主义发生兴趣 , 1780年回国 , 1784年成为皇家艺术院院士 , 当年又去罗马 , 创作了《荷拉斯兄弟之誓》 , 使他一举成名 , 这幅作品的古典英雄主义主题、庄重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使其成为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 。 1789年达维德创作了《处决自己儿子的布鲁斯》配合当时发生的法国大革命 , 在公众中产生巨大的反响 。 1792年他被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 , 成为公共教育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委员 , 他为大革命时期法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卢浮宫的保护与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 成为法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