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怡唱的养花蛤

1.如何正确的养花蛤花蛤的养殖: 繁殖 花蛤雌雄同体, 一般两年性成熟、性成熟花蛤的性腺分布在内脏团周围, 并延伸至足的基部 。
雌性性腺呈乳白色, 雄性性腺呈淡桔红色(或奶黄色) 。 卵呈圆球状、卵径约为70-90微米, 卵外有一层胶质的卵膜 。
精子呈狭茧型、长约3微米 。 文蛤的繁殖期在初夏, 随种类和地区而有差异, 辽宁、山东等地的产卵期在7-8月, 江苏、浙江、福建在6-7月, 广东、广西在5-7月 。
文蛤产卵期的海水表层温度约在27-29℃ 。 文蛤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24.9-31.4℃, 以26-28℃为佳, 适宜的海水比重1.010-1.025, 以1.015-1.025为好, 幼虫生长变态的适宜温度为24.9-31.0℃, 适宜比重范围与胚胎发育相似;饵料新鲜、丰富、质量好时、幼虫个体大、变态早 。
文蛤幼苗适宜存活的底质, 其含沙量要求在75﹪ 以上(全沙质最好);幼苗对低比重的海水适应性较强, 短时间内海水比重降到1.003-1.005时幼苗仍能存活和生长 。 自然海区幼苗生长速度较人工育苗要快 。
文蛤的生长规律 最适宜文蛤生长的海水温度约为15-30℃, 春天水温达到11℃以上时开始生长, 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长, 浙南地区文蛤生长最快的时间是4-6月和9-11月, 12月至翌年2月生长速度极慢 。 文蛤生长速度随个体大小而有明显差异, 个体较小的文蛤, 其壳长和体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个体大的文蛤 。
虾塘养殖文蛤较理想水位是控制滩面上水深30-50厘米, 此外塘内的饵料丰富与否, 底质的优劣都是影响文蛤的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 。 养殖期间, 文蛤除了因密度太大或其他原因必须移动外、尽量少移动 。
一旦移动后, 文蛤的生长将受到很大影响 。 文蛤适养苗种的培育 文蛤适养苗种就是将0.5-1.0毫米大小的文蛤幼苗分阶段培育成50-70颗/500g适苗种 。
第一阶段将0.5-1.0毫米的幼苗培育成0.8-1.5厘米的小苗, 筛取后, 再均匀分散, 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适用中苗, 培育池滩面上水深15-30厘米, 以利底栖硅藻能较快地繁生, 水位随水温升高而适当加高, 比重保持在1.010-1.017, 池水以略带硅藻的暗褐色为好 。 文蛤的养殖技术 (一)沙滩文蛤养殖 沙滩文蛤养殖在中国历史悠久, 自然沙滩养殖的文蛤色泽较池塘养殖的文蛤艳丽、但肥满度不如池塘养殖 。
另外, 由于中国沿海赤潮频发、经常造成文蛤的大面积死亡, 直接影响了沙滩文蛤养殖的发展 。 1、养殖场地的选择自然沙滩养殖文蛤, 应选择在海区潮流小(潮流大会造成文蛤的大量流失)、沙滩连片面积较大、沙粒较细、海区海水盐度在5%-30%之间的沙滩 。
2、苗种放养沙滩选定后, 在适养的沙滩外围插上围网、以防止文蛤迁移和敌害侵入 。 拦网要高出沙滩1.5米左右、埋入沙层0.5米以上 。
海区潮流稍大的养殖区, 最好布置两级围网 。 文蛤苗种以每亩投放规格为120-200颗/500克的文蛤小苗200-250公斤为宜, 具体投放量的多少要根据苗种规格的大小合理调节 。
苗种的放养密度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文蛤生长, 文蛤重量的增长不仅受生长时间、放养密度的影响, 而且受这二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 因此, 放养密度应该随着生长时间而有所调整 。
【郑怡唱的养花蛤】另外要注意的是投苗时破碎及死亡的文蛤要及时剔除, 不能及时潜沙的文蛤即使未死, 亦应剔除, 以免影响健康的蛤苗 。 3、养成管理 ① 定期取样测量每隔十天测量及观察其生长情况, 尤其台风带来的大潮流会造成文蛤局部密度过大的现象, 应及时疏散放养 。
另外, 要密切关注海水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遇上赤潮等人力无法抵御的灾害影响时, 如发现文蛤大量死亡, 应及时清除;如果海区环境继续恶化, 必要时为减少损失, 要及时起捕文蛤 。 ② 敌害清除必须每天检查围网, 发现倾倒或破损要及时修理, 要仔细检查网内有没有江蟹等敌害侵入, 一旦发现, 及时清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