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怎么画,初学者如何画国画( 四 )


笔是绘画和书法的主要工具 。 现在木工所用的蘸墨的竹片 , 实际上是古代所用的原始竹笔 。 笔毫一般用羊毛、兔毛、黄鼠狼尾毛、鸡毛、鼠毛、马尾、鹿毛、豹毛、石獾毛等毫发材料制成 。 此外 , 还有一种以软毫与硬毫合制而成的介于软硬之间的笔 , 称为兼毫 。 书画家可根据各自的习惯喜好和绘画风格 , 选择得心应手的笔挥毫书画 。
中国画的砚
砚 , 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 , 砚的品种十分繁多 。 以其质地分 , 有玉砚、陶砚、澄泥砚、漆砚、瓦砚、金银铜铁砚、瓷砚 , 以及广泛运用的石砚;以其产地分 , 有端州砚 , 歙砚、洮州砚、青州砚、温州砚、信州砚等40多个品种 。 其中产于歙县的歙砚、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虢州的澄泥砚最为著称 , 号称中国“四大名砚” 。 其优点是 , 色如碧云 , 声若金石 , 润如壁玉 , 坚硬耐用 , 发墨细腻 , 贮墨耐久 , 琢式精巧 , 既有使用价值 , 又有其艺术价值 。
中国画颜料
颜料是绘画的重要材料之一 。 主要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类 。 天然颜料多为矿物性的 , 如朱砂、石绿、朱标、朱膘、赤色等 , 人造颜料种类很多 , 包括无机和有机物质 。 无机物质的有钛白、铭黄;有机物质的如不溶性酞菁及甲苯胺红等 。 中国画颜料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工艺上就开始使用 , 后至汉魏的帛画、壁画等绘画的发展 , 对于颜料的运用更加广泛 。 不过唐代以前多以矿物颜料为主 , 唐以后因植物颜料随染织业的发达而逐渐用以绘画 。 及至五代 , 颜料种类尤为复杂 , 但一部分化学颜料不及古代天然颜料之能时效持久 。 现代中国画颜料有块状、粉状和营状等 , 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
中国工笔画绘画技法
工笔画工整秀丽 , 造型严谨 , 形神兼备 , 真实感较强 。 工笔有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没骨工笔等几种形式 。 白描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画法 。 它是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的质感和线条的笔感情趣 。
淡彩在色彩运用上 , 有着独特的规律和方法 。 淡彩强调典雅、单纯、朴素、纯净的美 。 画幅以墨为主 , 略施淡彩 。
重彩用色较淡彩用色浓重、艳丽、华贵 , 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 重彩一般均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 , 所谓“三矾九染” 。 每遍施色要薄 , 数遍之后 , 加染一遍胶矾水 , 以固定画面上的颜色 , 其效果也显得厚重、沉着 。 重彩可分勾染法 , 勾填法两种 。 勾染法多以植物色积染套色 。 勾填法则均以矿物色打底 , 然后再采用句染法 。
【国画怎么画,初学者如何画国画】没骨工笔一般不需勾墨线 , 而用颜色直接关染 。 关染时采用磁染法 , 而不用积色法 。 碰染也叫撞染 , 是用两校毛笔 , 分别蘸上两种颜色 , 从不同方向染起 , 中间相碰 , 形成颜色自然相接 , 如绿色的叶子 , 先以深草绿染叶根 。 再以淡草绿染叶尖 , 当深浅草绿相碰时 , 自然形成深浅相间的草绿色 。 另外 , 没骨工笔还有注水、注色与注粉的方法 , 工笔画家陈之佛多用此法 。

国画的竹子怎么画 1.写生 写生是学习中国写意人物画的主要方法 , 写生从落幅与打轮廓开始 , 落幅是指绘画者如何更好地安排被写生之物象在画面上位置 , 这种位置的安排应从有利于绘画者对物象感受的抒发、画面总体意境的设想、画面构成之美感出发 。 初学者一方面要表现自己的感受 , 又要学习构图最基本的规律 , 如画面安排应有利主体物象的显目 , 主体不宜太居中、太靠边、太顶与太沉 。 画面既应有变化又需稳定平衡 , 物象的主体部分尽可能进入画面 , 物像与幅面的比例以不大也不小为好 。 主体过分大画面视觉上容易闷 , 太小或太偏则易产生空的感觉等等 。 一般写生的画面构图上不太复杂 , 但从写生开始即能注意这方面能力的锻炼是很必要的 , 写意画打轮廓以柳炭条为好 , 修改时则可用干布拍去 。 铅笔有蜡质 , 炭精条也含胶蜡并易弄脏画面 , 因此都不适宜 打轮廓 。 另外如果有一定造型基础者则也可以淡墨、甚至清水打轮廓 。 写意画之轮廓不同于工笔 , 以抓住物象大的动势与外形特征 , 并对主要衣纹走势作一些记号即可 , 将艺术的思考与表现放到以后的运笔与落墨阶段去即兴发挥为好 , 如果轮廓打得非常具体和详尽 , 反而不利于笔特色的发挥 。 接着便是上墨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 上墨阶段以勾勒与落墨为主 , 实际上用笔与用墨是不可分割的 , 因此在作画过程中往往是一气呵成的 。 勾勒时应注意墨色变化与总体设想的协调 , 而大笔涂刷时又必须注意笔触与线的节奏上的和谐 。 意笔线的艺术承受力较重 , 形体、质感、格局和艺术趣味都必须在运笔的瞬间同时呈现于笔墨的挥洒之中 。 2.小品画 即兴式的小品画 , 是 中国画 所特有的创作形式 , 在历史上并没有严格规 定小品画的界限 , 而近代将那些随意性、即兴性明显的创作统称为小品画 。 小品画像民歌、随笔、小诗那样沁人肺腑 , 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 小品画的绘制 , 没有一定的规律 , 因为大量的小品画是即兴之作 。 主要 要求它欣赏性 , 对形式与技法的要求特别高 , 因而 中国画 的“养兵千日 , 用 在一时”的特点 , 在小品画作画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突出 。 小品创作还 是艺术家灵感的即发式的反映 , 因此落笔前 , 必须对整个画面的设想胸有成 竹 , 然后通过一鼓作气的运笔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 将形、神、情、线、面、 点、笔趣、力度、节奏、黑、白、灰等交融、组合、贯穿、安排在一个画面 之中 。 小品画的技法运用比主题性创作更自由 , 更具探索性 , 它的技法不宜太 丰富 , 因为小品本身内容不复杂 , 画材较单一 , 过多繁杂之技法 , 反而难以 控制全局 , 所以应在单纯里求变化 , 变化中求统一 。 以一处或几处的主线或 墨块或色块或强笔触稳住画面 , 技法的大格调必须统一 , 否则会严重影响小 品画艺术上的完美感 。 初学小品画时题材面不宜铺得太开 , 可选自己最有兴趣和较熟悉的三五 个画面去反复变体 , 不断改进 , 逐步完善 。 这种练习的深入 , 必然会涉及到 画面急需使用的各种绘画因素 , 除人物外 , 背景中往往会有山水、动物、花 草、道具等等 , 在进行人物部分的精益求精绘制的同时 , 还必须使背景也具 有相应的水平 。 这样尽管开始时只有三五个画面 , 其实要使这三五个画面完 善起来 , 必然要进行相当数量的画外练习 。 随着构思的不断增多 , 则这种练 习范围必然会自然扩伸 , 使你掌握各种必须的程式和技法 , 使你从生疏到熟 练最后进入自由之境界 。 小品人物画应从主体入手 , 主体的含义不一定是人 物本身 , 可以是画面最有特色的部位 , 有时主体不只是一个 , 或许无所谓明 显的主体 , 可以从自己最有把握的部分或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 由于小品画 一般幅面不大 , 因此勾勒、色、墨也无所谓先后 , 可从效果的需要见机行事 。 小品画具有随意性 , 可随时进行不同题材不同章法的实践;它的即兴性 , 可使灵感的火花经常得以爆发并尝试 。 它既可作为习作来练习 , 同时又包含 创作的基本因素 , 它在主题与题材上要求较宽松 , 因此只要形式上的美感达 到了较高层次 , 有标题或无标题 , 具象或抽象 , 直觉或幻觉等 , 均可以表现 。 常见的写意人物画类型介绍 写意人物画风格很多 。 北方的多以写实的手法 , 造型严谨 , 塑造较深入 , 适应于严肃主题的表现 , 主要吸取中国山水画用笔方式 , 将雄浑的勾勒与皴、擦、点、染相结合 。 这种表现方式因为以写实为主 , 因此一般总是在事先进行周密的构思 , 然后在详尽的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而严格的描绘 , 外形主要以线的勾勒为主 , 一般不用没骨及泼墨、泼彩等手法 , 而喜以皴擦等手法进行扎实而深入的刻划 。 具体往往从局部着手 , 最后叠积而完成总体气氛 。 这类画风过去汲取西方素描的因素颇多 , 专业技法不讲究太丰富 。 近来 , 这类画风正在演化 。 从其基础上派生而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两种大趋向:一种是基本保持原先写实的格局 , 但在具体造型时减少素描的因素 , 而增加了作者感觉的表现 , 因此过去的以皴擦表现结实的结构体面的特点减弱了 , 而以其作为表现形式感、质感与气氛的因素在增加 。 另一种是在造型上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强化 , 在用笔上虽仍以勾勒、皴擦为主 , 但不再强调表面的严谨与扎实 , 但在艺术表现上乃是精到的 , 比第一种更自如、自由、随意 , 更讲究形式感 , 也更注重主观感觉的泄露 。 虽然在技法上发展不多 , 但手法更多变灵活 , 而水墨趣味也增加了 。 这两种画风与过去的都有区别 , 但仍在用笔特色和大的格局上继承原先的特色 。 南方的注重造型 , 继承历代水墨人物画和汲取花鸟画技法 , 并形成勾、勒、点、厾、皴、擦、泼、渗、染多种技法混合使用 , 成为淋漓而疏松灵秀的画风 。 这种画风比较适应于抒情题材的表现 , 追求各种技法的配合 , 多种对比手法的运用 , 从大处落笔 , 小处细心收拾 , 追求细腻丰富的效果 , 色块、墨块、线条的总体构成的气势 , 特别是线以及线的构成的艺术趣味与节奏感 , 是一种讲究笔性、笔力、笔趣、笔意与笔法的画风 。 这类画风有写实型的 , 也有意象型的 。 现代的写意线描作品 , 主要有写意型线描速写 , 线描小品 , 线描主题性作品等 , 虽以勾勒为主 , 但却千姿百态 , 线描往往不采用其他辅助表现因素 , 线本身承受力较大 , 线的优劣高低比较暴露 。 历史上吴道子、梁楷、赵孟頫、陈洪绥、任伯年等的许多线描佳作 , 无论从格局或表现力看 , 都属中国绘画的上乘之作 。 以速写与中国传统技法相结合的生活趣味浓郁的画风 , 这种画风在五六十年代很兴旺 , 其特色是:生动、奔放、丰富 , 表现的适应性很广泛 , 章法和造型多变 , 题材多取于有趣的生活 , 因此给人以亲切感 。 这种画风在 60年代已出现生活性与程式性结合的趋向 , 使纯熟的规范的程式性技法与丰富的生活意境相结合 , 使画风变得更具传统气息 , 更洗练也更完善 。 这类画风本身面目过去与现今变化并不大 , 但其许多表现上的特色经常被其他画种所汲取 , 并产生了一些有新意的作品 。 民间绘画的形式与传统写意人物画技法结合的画风 , 其间也可分为两种倾向 。 一种是追求与强化民族特色 , 复古趣味很浓 。 另一种糅合进了西方形式构成的因素 , 从而使作品具有现代气息 。 对远古美术与民间美术的再发掘与深入研究 , 是盲目崇洋之风中的一股清新的泉流 , 是探索阶段进入冷静与成熟的一种好现象 。 历史上由于考古与认识上局限 , 对远古美术研究与汲取是很不够的 , 对民间美术也较忽视 , 对少数民族美术的关注则更少了 , 然而这类美术是最纯朴的民族审美意识所在 , 是美术中最具天趣的一部分 , 而这些也是现代美术思潮所追寻的 ,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研究者还是革新者都很容易也很愿意将兴趣转移到这上面来 , 并显得很自然与必然 , 加上时而产生的国际上中国艺术研究热 , 更推动了我国美术工作者对本土的最原本状态美术 的研究的深化 。 古今的民间美术与少数民族美术都应是 中国画 的一个部分 , 因此它与现代中国专家画的结合 , 是 中国画 发展的很好的趋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