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怎样治疗食道,食道炎和食道癌最明显区别( 七 )



(二)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 。 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 , 只需1~2次(约10~15秒)食管继发性里里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 。 残留于食管粘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约有1000~1500ml , pH为6~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 。 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粘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 , 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 。 研究发现大多数食管排空异常早发于食管炎 , 而由唾液分泌减少而发生食管炎者则罕见 。 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 , 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 , 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 , 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

(三)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 食管粘膜抗反流的屏障功能由下列因素组成:①上皮前因素包括粘液层 , 粘膜表面的HCO-3浓度;②上皮因素包括上皮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 , 以及上皮运输、细胞内缓冲液、细胞代谢等功能;③上皮后因素系指组织的内基础酸状态和血供情况 。 当上述防御屏障受损伤时 , 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 , 亦可致食管炎 。 研究发现 , 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消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四)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1.胃排空异常 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在40%以上 , 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 。

2.胃十二指肠反流 在正常情况下 ,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有角化表层 , 可以防止H+渗入粘膜 , 以保护食管粘膜面免受酸性反流物的损伤 。 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同时低下时 , 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 , 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 , 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 , 并使之变薄或脱落 。 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 , 引起食管炎 。

因此 , 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的结果 , 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 , 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 , 故并发本病也较多 。 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

【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食管粘膜流血、水肿 , 脆而易出血 。 急性食管炎时粘膜上皮坏死脱落 , 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 。 严重者整个上皮层均可脱落 , 但一般不超过粘膜肌层 。 慢性食管炎时 , 粘膜糜烂后可发发纤维化 , 并可越过粘膜肌层而累及整个食管壁 。 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和纤维经的反复形成 , 则可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 。 显微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 , 乳穿延伸至上皮的表面层 , 并伴有血管增生 , 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 在食管狭窄者 , 粘膜下或肌层均可瘢痕形成 。 严重食管炎者 , 则可见粘膜上皮的基层被破坏 , 且因溃疡过大 , 溃疡边缘的鳞状上皮细胞无法通过再上皮化修复溃疡 , 而状上皮化生 , 称为Barrett食管 。 发生于Barrett上皮的溃疡称为Barrett溃汤 。

【临床表现】

(一)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 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 , 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 , 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 , 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 。 胃酸缺乏者 , 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 , 则服制酸剂的效果不著 。 烧灼感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轻重一致 。 严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 , 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