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养花浇水一次( 二 )


据粗略统计 ,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万余种 , 在分类上隶属100余科 。 栽培技术:注:多肉植物种类繁多 , 科属之间习性各不相同 。
以下方法建议仅供参考 。 一、配土 最常用的配土方法:泥炭土+珍珠岩(1:1) 一般生活在野外的多肉(某些喜水多肉除外) , 土壤中沙子的比例最大 , 然后才是碎石及泥土 。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 , 野外的多肉有大部分生活在沙子+碎石70% 比例以上的地区 。 但是我们买回家的多肉几乎都是大棚里刚出锅不到一年的苗苗 , 好一点有一年多的大苗 , 但是相比野外的多肉来说 , 生活在大棚的温室环境里完全经不起折腾 。
所以买回家后有的多肉两周甚至一个月状态都不见好转 , 这个与土壤的使用有很大关系 。 有很多花友误认为多肉植物喜欢沙质和颗粒的土壤 , 所以一开始就使用比例超过80%的沙子与颗粒 。
对于苗苗们来说 , 短时间内基本都不会生长 , 甚至有的直接就慢慢枯死掉 。 1、刚买回家的多肉 , 最好使用松软的泥炭土(对于不同习性的多肉要随机应变)先生根 。
植物都是靠根系吸收营养的 , 根系生长是否健壮与多肉们的状态是有直接关系的 , 泥炭土因为松软 , 非常利于生根 。 不过使用100%的泥炭土又会出现积水太多 , 或者干透后结板的情况 , 这样很容易导致多肉直接腐烂 。
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总结 , 我认为对于苗苗类多肉 , 比较合理的配土方法为:泥炭土60% + 沙子20% +颗粒20%如果找不到河沙 , 全部换成颗粒也可以;颗粒可以是珍珠岩、火山岩、蜂窝煤、陶粒、石子等2、对于成年老株(一般指2年以上的多肉 , 根据品种差别略有不同) , 配土方法也差不多 , 只是把沙子和颗粒的比例加大一点:泥炭土+沙子+颗粒 1:1:1这样的比例就很合适了~如果想让多肉长得更肥 , 就需要换更深更大的花盆 。 多肉的个头与土壤深度有直接关系 , 使用又深又大的花盆 , 或者直接地栽 , 多肉往往会超出正常大小生长 。
3、颗粒增多后 , 水分流失较快 , 多肉吸收能力下降 , 就会消耗自己的叶片来供应养分 。 所以这时候最底层的叶片就会慢慢干枯脱落掉 , 时间一长自己就长成小树桩了 。
又因为底部叶片一直不停的脱落 , 造型上越来越接近椰树 。 这时候的配土比例是:泥炭土10%~20% +沙子20% + 颗粒60%~80% 。
对于番杏科和瓦苇属的多肉植物 , 由于其原产地的环境用纯粗砂介质能最好的模拟 , 所以比较推荐完全使用颗粒介质 。 比例并不要求太严格 , 总之就是加大土壤中颗粒的占有率 , 但是对于除瓦苇属和番杏科以外的多肉植物也不太推荐完全使用颗粒 。
土壤含有的养分 , 对其生长有益 。 二、浇水 注意控制好浇水 。
要做到见干见湿 , 要注意到是干湿程度 。 所谓"见干" , 是指浇过一次水后等到土面发白 , 表层及内部土壤水分消逝后 , 再浇第二次水 , 不能等盆土全部干了很久才浇水 。
一般的方法是把手指伸进土壤内部感受干了再浇 。 如果内部是湿的就不宜连续浇水 , 容易造成土壤下部积水 , 严重的导致烂根 。
所谓"见湿" , 是指每次浇水时都要浇透 , 即浇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渗出为止 , 不能浇"半截水"(即上湿下干) , 因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其根系大多集中于盆底 , 浇"半截水"实际上等于没浇水 。 采用"见干见湿"方法浇水 , 既满足了这类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 又保证根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 , 有利植物健壮生长 。
三、日照 多肉植物在其原生地环境下每天都会接收到至少3-4小时的日照 , 有些品种甚至会受到6-8小时的阳光照射 。 由于日常居住条件的限制 , 一般家庭不可能每天接收到长时间高质量的日照 , 但是只要保证有一个朝南的窗户 , 每天至少2小时的日照 , 也是足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