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的位置及功效

1、位置
承泣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 位于面部 , 瞳孔直下 ,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2、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 。 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 。 针穿皮肤、皮下组织以后 , 可经下睑板肌入眶内的下斜肌和下直肌 。 前肌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 后二肌是横纹肌 , 为动眼神经下支配 。
3、穴名解说
承泣穴 , 经穴名 。 出《针灸甲乙经》 。 属足阳明胃经 。 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 。 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 。 穴位含义: 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
① 承泣穴
“承” , 受也 。 “泣” , 泪也、水液也 。 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 。 胃经属阳明经 , 阳明经多气多血 , 多气 , 即是多气态物 , 多血 , 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 , 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 。 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 , 为下行 , 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 , 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 。 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 , 在体内经脉中 , 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 , 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 , 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 , 处于不稳定状态 , 如泪液之要滴下 , 故名“承泣穴” 。
② 鼷穴、面髎穴、溪穴
“鼷穴” , 地部之小洞也 。 “面髎” , 面部之孔隙也 。 “溪穴” , 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 。 “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 , 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
③ 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 , 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 , 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 , 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 此外 , 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 , 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 , 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

承泣穴的位置及功效

文章插图

4、功效
散风清热 , 明目止泪 , 通经活络 。
5、主治
近视、远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急慢性结膜炎、散光、青光眼、色盲、目赤肿痛 , 视力模糊 , 夜盲 , 迎风流泪 , 口眼歪斜等 。
【承泣穴的位置及功效】6、穴位配伍
① 配行间、侠溪、睛明、太冲 , 针刺泻法 , 清肝泻火 , 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热泪症等 。
② 配睛明、太阳、合谷、内庭、委中 , 针刺泻法 , 清泻胃火 , 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眦溢脓等 。
③ 配睛明、肝俞、太冲、肾俞、复溜 , 针刺补法 , 滋补肝肾 , 治疗肝肾亏虚之夜盲、暴盲、近视、冷泪症、目翳、视瞻昏渺等 。
④ 配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 针刺补法 , 补益气血 , 治疗气血亏虚之夜盲、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等 。
⑤ 配合谷、颊车、下关、地仓、四白、丝竹空 , 针刺平补平泻法 , 通经活络、息风止痉 , 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埚斜、眼睑晌动等 。
7、疗法
①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 , 热则泻之 , 无灸 。
② 按摩疗法:用食指指尖按揉承泣穴100次 , 每天坚持 , 可治疗眼部疾病 。
③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即倾斜45度 , 由内向外刮拭承泣穴 , 可缓解眼睑痉挛 。
④ 刺灸方法:直刺0.5~0.8寸 , 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 , 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刺入 , 不宜提插捻转;平刺0.5~0.8寸 , 透向内眦 , 局部酸胀可出现流泪 。 禁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