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怎样判断胃寒还是胃热,怎样才知道是胃寒还是胃热( 二 )


胃寒胃热属于中医概念 , 经过参阅舌像、脉象及临床表现而获得诊断 。 胃寒和胃热是指胃部对外部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适应状况 。 通常情况下 , 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 , 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 , 得温症状减轻 。 胃热的症状表现为:经常口干、咽干 , 喜饮食冷品 , 不喜热品 , 大量饮食冷品后有舒适感 , 胃热疼痛时 , 多伴有胃内糙杂感 。
对于浅表性胃炎 , 一般主张无症状者勿需治疗 , 有症状者可根据有关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给予合理用药 。
怎样区分是胃寒还是胃热? 1、看胃寒与胃热的病因

胃寒:大多是与饮食习惯有关 , 如饮食不节 , 嗜食生冷等等 。 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 , 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 ,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 。

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 , 胃火素旺 , 或邪热犯胃 , 或气郁化火所致 。 表现症状或口渴喜冷饮 , 或口臭 , 牙龈肿痛 , 衄血 , 或便秘溲赤 , 舌红苔黄 , 脉滑数 。

2、看胃寒与胃热的症状

胃寒的症状

胃寒多由外来寒邪直接侵犯胃腑 , 或过食生冷 , 寒邪停聚胃腑而发病 。 胃寒又分胃寒实证和胃寒虚证 。

1、胃寒实证:大多突然起病 , 腹部受寒或过量进食生果、冷饮导致 , 表现出胃部突然冷痛 , 疼痛剧烈 , 口淡不渴 , 甚至有头痛 , 骨节肌肉酸痛 , 舌质淡 , 苔白厚 。 病情轻的 , 用热水袋外敷 , 或喝热水、生姜水 , 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气丸即可 。 若病情较重 , 则需要用干姜、高良姜、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温阳散寒 。

2、胃寒虚证:则常常病情较长 , 口泛清水或酸水 , 四肢不温 , 口淡不渴 , 小便清 , 大便烂 , 腹部稍受凉或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发病 , 舌淡 , 苔白 。 表现为胃痛 , 轻则绵绵不已 , 重则剧痛 , 遇寒加剧 , 如果用热水敷 , 则“得温痛减” 。 胃虚寒证应在用健脾胃药物的基础上加一些温阳的药 , 如干姜、花椒、胡椒、桂枝等 。

胃热的症状

胃热又分胃实热证或虚热证 , 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而成 , 或因心情抑郁 , 郁而化火等导致胃热 。

1、胃实热证:大多表现为胃部疼痛或有灼热感 , 伴有口臭或牙龈肿痛 , 口舌生疮 , 大便干结 , 心烦失眠 , 舌红苔黄 , 脉滑数 。 这种情况可以用金银花、石膏、芦根、虎杖、丹皮、栀子、大黄等泻火清热解毒的药物 , 也可配合牛黄解毒片、三黄片等中成药应急治疗 。 煲汤时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辅助治疗 。

2、胃虚火证:表现为胃部不适 , 口干口苦 , 口腔溃疡 , 劳累后或熬夜后加重 , 口臭 , 大便干 , 口干不想喝水 , 舌淡胖大稍嫩红 , 脉细数等 。 虚火时 , 要养阴清热或益气清热 , 用生地、石膏、麦冬、太子参、沙参等药物 , 煲汤时可用生地、麦冬、沙参、五爪龙等 。

胃寒和胃热如何进行调理

1、补充“好细菌”护肠胃

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 , 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 增进肠道蠕动 , 还能改善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 , 抑制有害菌生长 。 其实 , 除了酸奶、奶酪外 , 其他一些发酵食物中也含有益生菌 , 如泡菜、纳豆、腐乳等 。

另外 , 为了刺激益生菌的增长 , 还要多吃含丰富低聚糖的食物 , 比如香蕉、大蒜、蜂蜜、洋葱及芦笋等 , 因为低聚糖是肠道内益生菌的养分 。

2、常吃纤维清肠道

研究发现 , 人每天摄入20~25克膳食纤维 , 能让肠道更“环保” 。 蔬菜、水果中所含“水溶性纤维”较多 , 能清扫肠道 , 并调整肠内菌群环境 。 不仅防癌 , 而且能缓解便秘 , 对肠胃健康大有裨益 。 五谷杂粮中所含“非水溶性纤维”较多 , 可刺激肠壁蠕动 , 缩短食物在大肠中滞留的时间 , 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