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晚疫病的科学防治

土豆 , 茄科茄属 , 一年生草本植物 , 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 。 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 。 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 。 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 , 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 , 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 , 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 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

土豆晚疫病的科学防治

文章插图

土豆性喜冷凉 , 是喜欢低温的作物 。 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 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 , 当地温高于25℃时 , 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 , 超过39℃停止生长 。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 有助促进胃肠蠕动 , 疏通肠道 。
除此以外 , 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 。 从营养角度来看 , 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 , 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 , 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 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 。 因为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 , 营养结构也较合理 , 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 。 土豆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 , 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4倍左右 , 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 , 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 , 土豆是降血压食物 , 膳食中某种营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 。 同样道理 , 调整膳食 , 也就可以“吃”掉相应疾病 。
土豆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 , 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
土豆晚疫病的科学防治
土豆晚疫病历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 严重影响土豆品质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 因此 , 进行土豆晚疫病防治显得极为重要 。 土豆晚疫病又称疫病 , 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 。 凡土豆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 , 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 , 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 , 窖藏损失轻者5%~10% , 重者在30%以上 。 晚疫病不但危害土豆 , 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  
土豆晚疫病的病害症状
土豆植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 。 叶片发病初期 , 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 , 天气潮湿时 , 病斑迅速扩大 , 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 , 叶背尤为明显 。 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 , 致使叶片萎蔫下垂 。 气候干燥时 , 病斑干枯变褐 。 茎部受害 , 初呈稍凹陷的条斑 , 气候潮湿时 , 表面也产生白霉 。 块茎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 , 稍下陷 , 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 土壤干燥时 , 病部发硬于缩 , 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 。
土豆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 。 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 , 使植株以致全田土豆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 。 今年我县秋土豆种植面积大 , 普遍长势良好 , 结合师宗历年进入秋季阴雨连绵 , 低温多湿 , 昼夜温差大的实际 , 容易发生土豆晚疫病 。
土豆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 土豆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 , 因为土豆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 , 垂直抗病品种裁培几年后 , 容易丧失其抗病性 , 所以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