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怎样才能学习好( 三 )


(四)、广
所谓“广” , 就是要开阔眼界 。 通过加大习题量和阅读不同版本的参考书 , 来达到熟悉各种题型和思维方式的目的 。
若想考一个好分数 , 只完成课后的作业是不够的 , 还要多做练习 。 只有通过加大练习量 , 做大量的习题 , 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 我们常常发现 , 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会做 , 可上了考场才傻眼了 , 有的题目特别难 , 有的干脆就没见过 , 根本无从下手 。 这说明我们平时的练习量不够 , 与我们见的题型太少有关 。 俗话说见多识广 。 如果上了考场 , 发现题目都是做过的 , 最起码是以前见过的 , 心里肯定立刻就会少了几分紧张 。
加大练习量 , 并不是盲目做题 , 搞题海战术 ,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 , 对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的必要步骤 。 如果只是为做题而做题 , 就不仅达不到做题的目的和效果 , 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做很多题 。 要想加大练习量 , 先要做到“懂”、“会”、“熟” , 即要先做到概念清晰 , 解题步骤正确 , 公式、定理熟悉 , 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 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 。 此外 , 做练习的过程 , 是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的过程 , 每做一道题 , 都要想想用的是哪一个概念 , 哪一条定理 , 哪一个公式 , 解题的步骤是什么 , 先做什么 , 后做什么 , 再做什么 , 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 事半功倍 。 等你对这些内容很熟了 , 做习题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 也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 。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不会 , 不知用哪条定理或哪个公式 , 解一道习题需要半个多小时 , 你就是把全部时间用于解题 , 也解不了几道题 。 何况又有那么多的课程 , 每一门课程都有各种各样的习题 , 又怎么能解得完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解题速度 , 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练习 , 并通过做有限的练习 , 达到加深理解所学习内容之目的 。
所谓“广”还应理解为对学习内容的全面了解 , 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理解 , 而不应仅仅是指做的习题多 。 许多时候 , 其实并不是我们自己笨 , 不会解题 , 而是我们从未见过 。 比如 , 我们从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定理或一个公式 , 从未见过这样的解题方法 , 脑子里从未有过这种概念 , 所以我们不会 , 是很正常的 。 就好比我们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地方 , 尽管可能我们有急事 , 但绝不会走一条不熟悉的小巷抄近路一样 。 因此 , 我们有必要多看几本参考书 , 看看不同的老师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 , 又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 这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是大有好处的 。
(五)、深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 , 你可以考一个好分数:一是通过全面复习 , 你对所学的内容很熟悉 , 对于考卷上的试题 , 你在考试前已做了很多遍 , 在“广”字上你下了工夫;二是考试的题目对于你来说很简单 , 也就是说 , 你所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的要求要“深”一些 。 如果你掌握的内容深度比考试要求的内容深度深 , 平时做的习题比考试的试题难 , 那么真正考试的时候 , 你就是居高临下看问题 , 也就容易考一个好分数 。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 没有一定的难度就难以起到选拔的效果 , 因此高考试题一般来说比较难 。 为了应考 , 学校里平时练习的习题或模拟考试的试题 , 一般都难于高考的试题 , 有些同学模拟考试成绩不甚理想 , 但最终都考取了大学 , 就是这个道理 。
学习和复习的深度应以一定的广度为基础 , 没有一定的广度 , 就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 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 在一定广度的基础上 , 全面、熟练地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 , 循序渐进 , 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 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 , 这是符合学习和认识规律的 , 看起来较慢 , 其实是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 。 有些学生常常不愿意多做较为简单的练习 , 上来就去“啃”难题 , 好像谁拿的题目越难 , 谁就越英雄一样 。 然而他花了许多时间去解这些难题 , 却很少能解得出来 , 转而再去问别人 , 最终还是别人解了出来 。 如此这般 , 解题花去的时间不少 , 效果却很差 。 他不知道所有的难题都是由简单的、容易的题目组合或复合而来的 , 简单、容易的内容都没有搞懂 , 又怎能解得出难题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