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懂
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 在没弄明白它其中的道理之前 , 不应该盲目地行动 。 学习也不例外 。 在学习的过程中 , 首先是通过听老师讲解和阅读教科书 , 弄懂每一章节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和公式究竟是什么意思 , 和以前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 是怎样演化而来的?而不应死记硬背地只是记住 。 记住肯定是必要的 , 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 否则 , 如果连什么意思都弄不明白 , 那么如何谈得上灵活应用?就是记住的东西也是死的 , 也会很快忘记 。
(二)、会
懂了不就是会了吗?不!懂了并不代表你就学会了 。 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解听懂了 , 阅读教科书读懂了 , 只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或者只是表面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但若要自己独立再重复一遍 , 就不一定能做得出来 , 因此 , 只有认真做一下课后的练习 , 反复体会 , 才能逐步明白而达到会 。 例如 , 学游泳 , 要先听教练讲解游泳的动作要领 。 懂了吗?懂了 。 会了吗?下到水中试一试 , 发现还不会 。 再去琢磨体会动作的每一个要领 , 再反复练习 , 必要时请教练为你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 再反复练习 , 终于你可以在水中漂起来了 , 或按照要领做了几个比较规范的动作 , 这时才可以说你学会了 , 而且还只是初步的会 。 这时 , 你再去体会游泳的动作要领 , 就会发现这时的“懂”已经比一开始进了一大步 。 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浅入深 , 由简单到复杂 , 所以学习中的“懂”和“会”也是有层次的 。 简单的听懂了、学会了 , 遇到复杂的就又不懂、又不会了 。 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 , 不断地练习 , 才能不断地从不懂到懂 , 从不会到会 , 从“浅懂”到“深懂” , 从“半会”到“全会” , 从“假会”到“真会” 。
我们许多学生学习之所以费力 , 成绩上不去 , 主要是一开始对概念的理解不重视 , 课后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做作业 , 而不是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去琢磨其概念的真正涵义是什么 , 满足于一知半解 , 完成作业即完事大吉 , 于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 就感到越来越吃力 。 还有 , 许多学生常常满足于听懂了 , 看懂了 , 很少再动手去做几遍 , 不注意课后的练习 , 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逃避不做 , 日积月累 , 问题逐渐增多 , 等想学了 , 才发现为时已晚 , 学不会了 。 在教学中我常常建议学生们在做作业之前 , 要把教科书先看一遍 , 复习一下每一章节的概念 , 把例题多做几遍 , 一边做一边琢磨解题的每一步骤都用了哪些概念 , 用了什么定理和公式 , 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 , 做起作业来 , 速度也会快许多 , 甚至于所用时间的总和 , 比不看书 , 不做例题 , 直接做作业的时间还要少 。 因此 , 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先弄懂概念 , 而懂了之后若不马上动手做一做 , 就仍然还是不会 。 如此这般 , 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当然就会越来越困难 。
(三)、熟
要考一个好的成绩 , 只是懂了、会了还不够 , 还要熟练才行 。 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学生说:“考试的题目都会做 , 就是时间不够 , 只要再给我一点儿时间 , 哪怕五分钟 , 我就全做出来了 。 ”可是就是没有那五分钟 。 还有 , 有时试卷上的“那道题目明明在考试前做练习时都做过了 , 而且就是一本书上的例题 , 甚至在第几页我都知道 , 可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做 , 你说气人不气人” 。 相信这类事情许多同学都遇到过 , 其原因就是在于不熟练 。 做题的熟练程度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 熟能生巧嘛 。 所以 , 对于有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和解题步骤要多背几遍 , 典型的例题要多做几遍为好 , 并在随后的练习中加以灵活应用 , 进一步深入理解 , 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怎么提高学习效率
- 学习知识|如何出书,写书可以抄其它书的内容吗
- 学习知识|怎样提高成绩,补语文基础知识买什么书
- 学习知识|如何学习好
- 学习知识|读书的好处有哪些,董卿说读书的好处
- 学习知识|怎样学习好
- 娱乐知识|坦白说怎么查是谁,坦白说查询软件
- 娱乐知识|电灯是谁发明的,电的发明者是谁
- 娱乐知识|初出茅庐的主人公是谁,的主人公是谁是煮豆燃萁
- 娱乐知识|孙子兵法是谁写的,孙子兵法这本书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