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形意拳古典拳论汇解

【中 形意拳古典拳论汇解】三、形意拳两仪论
(原文)两仪者,由一气而生,即天地也,亦即阴阳也 。 独阳则不生,孤阴则不长,阴阳酝酿,而万物化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 。 人生亦一小天地也;凡四体百骸,一举一动,无一不可以阴阳分之 。 阴阳和,则体健而动作顺;阴阳乖,则体弱而举动失措 。 盖阴阳由“先天真一之气”而生,然欲养此先天真一气,而保持不失,亦必先自阴阳调和始 。 此习形意拳者,不可不知两仪者也 。 如以人体言:肩,阳也;胯,阴也 。 肩与胯须相合,即阴阳相合也 。 肘,阳也;膝,阴也,肘与膝须相合,即阴阳相合也 。 手,阳也;足,阴也,手与足相合,即阴阳相合也 。 以动作言:伸,阳也,缩,阴也;起,阳也,落,阴也 。 伸缩自然,起落合度,亦即阴阳相合之谓也 。 他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生阳,阳极则生阴,错综变化,莫可端倪,学者须体会其意而明辨之可也 。
(解)此节主要阐述形意拳的一招一势,以及内外相感之法则均基于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学说的这一道理 。 形意拳称两仪者,即拳中鹰熊之势,防守进取往来之理也 。 吾人俱有四体百骸,伸之而为阳(鹰势),缩之而为阴(熊势),故曰阴阳暗合也 。 阴阳之暗合也就是形意之源 。 古人说的“易”就是太极,衍生出来的阴阳就叫两仪 。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 。 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 。 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 。 阴和阳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 。 阴阳不仅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而且与天文、历算、医学、农学等具体学科相结,并成为各门具体学科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 。 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有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的对立是用阴阳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如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明与暗,虚与实,散与聚等等 。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 。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实质 。 对立是阴阳二者之间相反的一面,统一则是二者之间相成的一面 。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相反也就没有相成 。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 。 只有维持这种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在人体,生命现象的主要矛盾,是生命发展的动力,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 用阴阳来表述这种矛盾,就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则生命物质为阴(精),生命机能为阳(气) 。 其运动转化过程则是阳化气,阴成形 。 生命就是生命形体的气化运动 。 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阴精与阳气、化气与成形的矛盾运动,即阴阳的对立统一 。 阴阳在对立斗争中,取得了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即所谓“阴平阳秘”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
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 。 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 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虚与实、散与聚等等,不仅互相排斥,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 。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 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 。 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 。
阴阳互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因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与阳相互依赖,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了 。 所以事物的发展变化,阴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 如:就个体的生理活动而言,在物质与功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均存在着阴阳互根的关系 。 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生命的主要标志 。 物质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物质的反映 。 脏腑功能活动健全,就会不断地促进营养物质的化生,而营养物质的充足,才能保护脏腑活动功能的平衡 。 平衡是中国古代整体思维形态之一 。 平衡,又称中和、中道 。 平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事物的均衡性、适度性 。 无过无不及谓之平衡,过或不及谓之失衡 。 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人体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 。 如阴阳消长超越了一定的限度(指维持平衡的限度,即条件),则平衡被打破,在自然界则引起灾害,在人体则引起疾病 。

推荐阅读